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媒体驳黄鳝“用激素催肥”:喂避孕药易致鱼死
www.yongyao.net  2012-6-27 20:34:39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有网文称,“样子肥大的黄鳝都是用避孕药等激素催肥的”。就此说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疑问一:黄鳝吃避孕药会怎样?

【调查】 试验证明喂食避孕药容易导致黄鳝死亡

四川省水产局副局长漆乾余说:“黄鳝是用避孕药催肥的说法早已有之,最后都被证明是谣言。”2000年6月,成都市多名鳝鱼批发商联名悬赏10万元,凡是提供采用避孕药催肥黄鳝详情的,一经查证属实,即予现金奖励。消息刊出后,关注者众,却无人领奖。批发商们追加了50万元悬赏,但大奖仍然无人能领。

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的一位黄鳝养殖户说,黄鳝早已经不喂激素了,主要是喂食饲料,辅以一些蚯蚓小鱼等高蛋白的食物,营养就够了。

农业部黄鳝行业专项首席专家、湖北长江大学教授杨代勤研究黄鳝养殖技术已有20多年。在他印象中,“黄鳝是避孕药催肥的”这一传言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以前,黄鳝养殖技术不太成熟,一些小养殖户的黄鳝养不大,或者容易死,就‘病急乱投医’,有些人想到了投放避孕药催长,传言就是这样起来的。”他说,事实上,试验证明黄鳝服用避孕药的效果并不好,对养殖户来说完全是得不偿失。

杨代勤介绍,在2002年7月到10月间,针对有关传言,他带领团队做过一项黄鳝添加避孕药的效果试验。这项试验采用驯食配合饲料技术,选取了900尾体重约为35克的黄鳝样本。针对避孕药的3种主要成分“雌三醇”、“雌二醇”、“甲基睾丸素”,试验组设置了3个大组,每个大组下设3个平行小组,根据激素在饲料中添加量的不同,分别设置高、中、低3个剂量梯度,每种激素下有270尾黄鳝参与,总共810尾黄鳝按照每平方米30尾的养殖密度进行试验。另有90尾黄鳝不使用激素。

试验发现,饲料中添加激素的黄鳝,一个月内生长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黄鳝快了大约10%,但在一个月后开始大批死亡。高剂量组死亡率高达90%,中剂量组70%,低剂量组50%,3种激素导致的结果基本相同。

杨代勤分析,黄鳝吃了添加激素的饲料后,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了身体脂肪的沉积,随之表现出抗病力差直至死亡的情况。

那么,会不会有人利用“从黄鳝吃激素到大量死亡之前的这一个月时间差”将黄鳝快速上市呢?对此,专家表示,为了10%的“虚胖”而冒黄鳝死亡的危险,再加上避孕药的成本,对养殖户来说划不来。

疑问二:雌鳝用激素能加快转雄吗?

【调查】 转化条件苛刻,农户不易实现;雌鳝也可以长大个

“黄鳝一生中存在奇特的性逆转现象。”黄鳝研究专家、上海市农科院研究员周文宗博士介绍,黄鳝从胚胎期到性成熟(一般体长20—30厘米)是雌性,产卵后进入雌雄同体期,并逐步过渡为雄性。雌鳝在繁殖上要耗能,而雄鳝繁殖耗能少,生长速度更快,大约为雌鳝的2倍。“正因为存在这个转化过程,出现了‘加激素促转化’的传言。”

“从理论上说,的确可以使用雄性激素如甲基睾丸素促使雌鳝更快向雄鳝转化,但所需条件极为苛刻,在农户养殖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周文宗说,这种转化过程需要对“胚胎后期和孵化不久的仔鳝”采用浸泡药浴,这种办法不仅操作麻烦、转化率低,而且因为目前市场上的黄鳝苗几乎都是从野外捕获的野生鱼苗,早已过了“仔鳝”这个阶段,所以不可能用这种方法。

有说法称,使用雌激素可让雌鳝的性腺不发育、不产卵,提高生长速度,对此,周文宗说,“这一过程没必要通过雌性激素来完成”,黄鳝有一种特殊的“同类抑制”习性,也就是喂养密度达到一定标准,雌性黄鳝就不会产卵繁殖。周文宗做过多次室内与室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如果超过15尾/平方米,黄鳝卵巢就自动退化体内吸收,不会排卵繁殖。在生产中,黄鳝养殖的密度至少都是50尾/平方米以上,大大高于15尾/平方米。这种情况下,不吃激素也能将雌鳝养得很大,目前市场上卖的雌鳝也较多。

这一点也得到养殖经营户的确认。在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综合市场广东省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从事黄鳝、甲鱼等养殖经营的聂士月说,现在黄鳝一般养殖密度都在每平方米30尾左右,根本就没必要用雌激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