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专家称三聚氰胺限量标准是为控制掺假行为
www.yongyao.net  2012-7-6 16:26:35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4日提供的消息,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设定了新标准,今后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这是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过去将近4年后,该委员会第二次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做出规定。

而我国2011年4月20日公布的标准为,除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mg/kg外,其他所有食品(包括液态奶)均不得超2.5mg/kg。也就是说,国标比国际标准宽松6倍。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本报记者丁蓉 实习记者张倩 报道

联合国新标准 ≤0.15mg/kg,禁止人为添加

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设定的新标准规定,今后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曾在两年前规定,用于制造奶粉的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多不得超过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2.5mg/kg。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塑料、黏合剂、厨房台面、餐具等。曾有牛奶生产者向原料牛奶中掺入了水以增加体积。由于牛奶被稀释,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而使用牛奶进行下一步加工的公司,一般通过测量牛奶中含氮量来检测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能提高牛奶的含氮量水平,从而造成蛋白质水平虚高。向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从未获得过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批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说,三聚氰胺含量新标准将有助于各国政府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963年联合设立的机构,专门负责协调政府间的食品标准,建立有关食品的国际标准体系。

中国目前标准 ≤1mg/kg,专家称相信会修订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重新制定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多部门成立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据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表示,送审稿中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这两项关键性标准在国标出台前被“莫名”推翻。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突然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也降低到2.8克。新标准被指“倒退”。记者看到,于2010年3月由卫生部批准公布的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关于三聚氰胺的规定。

2011年4月20日,我国五部委就三聚氰胺问题发布公告,规定除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mg/kg,其他所有食品(注:包括液态奶)均不得超2.5mg/kg。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标准更大程度上是临时限定,制定国标的原则就是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并考虑本国情况,相信中国的标准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欧洲一些国家纷纷采纳了美国的“1mg/kg”和“2.5mg/kg”这两个指标,作为各国的规范,“中国也正是参考了这一数值,才制定了临时限量。”

为何限值并非为“0”

为何公布的三聚氰胺限量标准中,限量值不是“零”?

相关专家表示,三聚氰胺是不允许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但是并不仅仅是人为的添加,其他的来源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含量可能很少,比如包装材料,比如食品接触的环境,可能有非常少量的三聚氰胺存在,所以我们不能规定是“零含量”,也不能规定不得检出三聚氰胺。规定的目标是要控制掺假行为,“如果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过1mg/kg的话,我们有理由认为是掺假行为,假如低于这个值,就有可能是环境当中有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