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国标与国际标准距离多远?
2012年3月,媒体曝光立顿茶品农残被检出超欧盟标准,却符合国家标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北京随机购买了立顿袋泡茶。报告显示,这几份随机送检的立顿茶品共含有17种不同的农药残留。这17种农药中,有7种农药是欧盟未批准使用的。
针对“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立顿茶品生产商联合利华则表示,所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和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现行国家茶叶卫生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明显偏少。另外,卫生部标准规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为3mg/kg,而欧盟仅为0.1mg/kg。
国家标准何来“绑架”说?
在乳业国标事件中,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大企业“绑架”国标的问题。“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谁在制订食品安全标准——专家讲述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的报道,曝出乳品新国标是由企业起草的内幕。对此相关乳企纷纷予以否认,称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认为,曾有过“不良记录”的企业,不应当作为国标的起草单位。
一位奶企技术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2011年国标的修改,很大程度上是在保护北方奶农和一些奶企的实际情况。这位技术人员的说法是否属实,还有待调查核实。不过,国标降低后有利于“乳制品生产技术偷懒”倒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很多产品难以达到国际市场的标准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技术壁垒,根源上是生产标准低。“标准不能成为空中楼阁,而企业又会希望标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增加标准制定过程的透明度,让更多媒体、专业机构了解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说。
2008.03 三鹿事件
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
2008.10 我国临时公告
我国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的公告。公告中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液态奶、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
2011.04 联合国标准
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设定标准,用于制造奶粉的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多不得超过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2.5mg/kg。
2011.04.20 我国正式公告
我国五部委就三聚氰胺问题发布公告,规定除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mg/kg,其他所有食品(注:包括液态奶)均不得超2.5mg/kg。
2012.07 联合国新标
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设定的新标准规定,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
- 2011.04.24
- 2012.04.24
- 2012.04.24
- 2012.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