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其整体调节、关注终点指标的优势如何描述才能被接受?中药的价格该如何制定才能体现其价值?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是解答诸如此类问题的“世界语”。在7月8日于北京召开的“实证药物经济学研究与中药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规范》(草案)介绍会”上,由天津大学药学院药政法规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心和博诺威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心共同起草的《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规范》(草案),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有学者表示,草案迈出了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第一步,对今后企业开展中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卫生决策倚重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研究在获得政府支持、药物申报注册、医疗保险偿付和定价决策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现在国外的制药企业大多进行了比较完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并用这些数据游说医保、卫生等政府机构和医疗机构。”天津大学药学院药政法规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鹤指出,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未来的基本药物、中药产品定价和医疗保险政策中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今年“两会”期间,如何实现中药产品的“优质优价”、“差别化定价”是不少医药卫生界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有专家指出,未来中国的医药市场将逐步由销售决定成败过渡到由研究决定成败,药品销售中常用的价格手段、回扣手段将逐渐被提供科学、客观的研究数据所替代。而科学严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事实上,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导药品价格制定,已日益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提出,“根据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对纳入遴选范围的药品进行技术评价。”国家发改委2010年新修订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可替代药品治疗费用差异较大的,可以以对照药品价格为基础,参考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认为,药物经济学已成为影响政策走向的参考学科。但中药的药物经济学基础非常薄弱,甚至连起步阶段都谈不上。现在很多企业开展药物上市后再评价,但其中很少加入药物经济学评价内容,十分可惜。鉴于药物经济学评价对于中药开拓国际市场、科学评价资源消耗与产出比、中药产业规划等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专门就此课题立项,呼吁有关企业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推动中药产业纵深发展。他建议企业加强药物经济学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立项支持。
- 2010.12.31
- 2011.01.02
- 2010.12.31
- 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