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时鼻子呛水或引发中耳炎 耳痛耳闷及时就医
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医药常识 > 正文
游泳时鼻子呛水或引发中耳炎 耳痛耳闷及时就医
www.yongyao.net  2012-8-20 21:31:47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游泳时若不注意,鼻子呛水,可同时引发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

若延误治疗,急性中耳炎或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9岁的小勇与同伴游泳时不小心呛到鼻子,回家后一直鼻塞、流鼻涕。妈妈以为小勇着凉感冒了,但小勇吃过感冒药后,也不见好转。小勇还感觉耳朵发闷,讲话时耳朵“嗡嗡”作响。他以为水“跑”到耳朵里,便使劲“挖”耳朵,想把水“掏”出来,然而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父母带他到医院就诊,发现他患了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

专家表示,游泳时若不注意,可同时引发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暑期是这两种炎症的高发时节,家长要注意及时发现小孩是否出现鼻塞、流鼻涕、耳、说话特别大声、听力减退等症状,一旦发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发病:鼻子呛水是“元凶”

游泳本来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但有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麻烦。“游泳姿势不正确,加上部分游泳池水质不干净,导致部分孩子呛水后,患上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董玉礼教授表示,暑期是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的高发时节,很多医院耳鼻喉科近四成是鼻窦炎患者。

董玉礼介绍,水呛进鼻子后有可能流进鼻腔,鼻腔周围隐藏着多个含气的空腔,呛进鼻子里的水可导致空腔中的黏膜充血肿胀及发炎,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流脓等。

危害:怠慢治疗或产生严重并发症

“水呛进鼻子,还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董玉礼说,急性鼻窦炎还可以向外扩散,耳朵或会感到发闷发胀,引发急性中耳炎。“儿童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人群。儿童鼻子呛水后,经过咽鼓管这一通道流入中耳。如果水质不达标,污水和细菌顺流进入中耳腔,就会导致急性中耳炎。”小儿容易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另一原因是小儿咽鼓管尚未发育完全。董玉礼介绍说,和成人相比,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峡部宽、管腔大、咽口位置低;成人咽鼓管的角度是70~75度,小儿一般只有40~45度,较为扁平,因此细菌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董玉礼提醒,由于多数小孩早期只有一边耳朵发病,所以一般难以察觉。家长应密切观察小孩游泳后有否出现不适。急性中耳炎经及时、规范治疗,约7~10日可控制病情。然而,错过治疗时机,将“后患无穷”。“一旦转化成慢性中耳炎,有可能诱发渗出性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症状可发展为耳内长期流脓、鼓膜穿孔等,甚至还可发生如面神经麻痹、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

治疗:祛除痛灶,通风引流

“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董玉礼说,治疗主要是“祛除痛灶,通风引流”,可通过激素、抗菌药等药物治疗,使鼻腔和耳朵的通道恢复通畅。

大部分急性鼻窦炎通过合理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痊愈;情况严重者,需对上颌窦进行穿刺冲洗,或采取鼻内窥镜手术清除病变。绝大多数小儿急性中耳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少数为病毒感染,一般经抗生素治疗可转变为分泌性中耳炎。一旦病情迁延为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出现穿孔,早期可通过局部滴药、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使鼓膜没有脓液渗出、逐渐愈合;若鼓膜不愈合,需要进行耳膜修补手术;情况严重者,在清理病变组织后,施行鼓室成形手术。

“不但孩子要重视和预防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家长更要重视。”董玉礼提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正确的游泳方法。孩子游泳时要量力而行,避免跳水和呛水。2.选择卫生条件好的泳场。3.一旦呛水后出现耳痛、耳闷,应及时就医。中耳炎患者游泳前最好戴上耳塞,游泳后记得把耳朵里的水擦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