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药企动态 > 正文
科伦药业扩产蓝图 新疆抗生素项目试生产
www.yongyao.net  2013-10-10 16:19:37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cqlb
分享到:

9月16日,川宁项目拿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境保护局下发的通知,同意公司一期硫氰酸红霉素试生产,这几天,刘革新的心情出奇得好。然而,这个时候市场上的硫氰酸红霉素价格已经从每公斤470多元跌到310元左右,直逼行业的盈亏红线,整个行业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时候,科伦药业投入了30多亿元的川宁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还能延续此前的盈利预期吗? 这已经是知名私募投资人姜广策第三次翻越天山,来到伊犁河谷的伊宁市,这个中国西域的边陲小镇未来或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从科伦药业上市后的2年多时间,作为公司董事长的刘革新住在伊宁项目工地的时间比在成都总部的时间还长。

9月16日,川宁项目拿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境保护局下发的通知,同意公司一期硫氰酸红霉素试生产,这几天,刘革新的心情出奇得好。

然而,这个时候市场上的硫氰酸红霉素价格已经从每公斤470多元跌到310元左右,直逼行业的盈亏红线,整个行业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时候,科伦药业投入了30多亿元的川宁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还能延续此前的盈利预期吗?

成本优势仍在

2011年,当地政府划给科伦药业的1215亩用于抗生素中间体项目建设的用地基本是一片荒芜,但今年已经建成相对宽敞的厂区。

玉米的价格每公斤要比东部便宜近6毛钱,电价每度只要1毛多钱……对于原材料和能源占成本主体的抗生素中间体生产来说,新疆伊犁地区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让刘革新最终下定决心,在这里建设全国最大的抗生素中间体生产基地。

这样的成本优势却让整个国内抗生素行业倍感压力,要知道,随着最近市场上硫氰酸红霉素的价格一路下跌,不少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而目前整个行业的现状是,全球该产品的需求量不过8000-9000吨,国内的产能就达到10000-12000吨,科伦药业的3000吨新增产能开始试生产,对于刘革新而言自是喜不胜收,可是对于很多竞争对手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这种形势下只要再增加产能,必然造成行业的恐慌。”对此,刘革新心知肚明,但是他更清楚,在整个行业已经处于竞争整合临界点的时候,谁手里握有资源的优势,谁才能最终胜出。

有买方机构的研究员给了多伦药业新上马的抗生素中间体项目一个形象的比喻——“红海里的鲨鱼”。

以输液起家的刘革新,现如今对于国内各家抗生素生产企业的状况了如指掌,他清楚对手的各项原料采购价,他也清楚对手生产设备的折旧,“科伦药业的绝对成本优势比之前预想得更好,两三年之后,随着一批企业退出,形势会更好。”刘革新对记者表示。

在刘革新眼里,所谓成本优势并非仅限于玉米的采购价和自建电厂的供电,还有在外界看来的由于高投入带来的高折旧成本,不但不是劣势,反倒成了优势。

要知道,在目前科伦药业川宁抗生素中间体一期项目截至上半年已经投入的31.43亿元当中,除了10多亿元用在了自备电厂的建设上,还有4.6亿元用在了废水生化及深度处理一期建设上,而随着二期环保设施的继续建设,未来仅花在废水废气处理上的投入就将近7亿元。

“环保用地就占到了整个厂区的三分之一,目前我们的废水处理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A类的标准。”负责川宁项目的总经理乔晓光告诉记者,尽管与厂区一墙之隔就是伊犁河,但是公司并不打算把处理后的废水排放出去,因为处理到这个程度,再排放出去就有点儿划不来了,还不如实现厂区内的循环利用。

“目前全球的抗生素生产都面临环保的问题,环保问题的解决也将是未来抗生素生产存续的标准之一。”在刘革新看来,几年之后行业内的几大竞争对手都将会面临环保困局,而到了那个时候,科伦药业前期在环保投入上的优势必然显现。

没有钱谈何创新

按照科伦药业的计划,在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开始试生产,到年底拿到正式的环保批文之前,四季度的三个月时间主要任务是平稳过渡。

“要把所有的问题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把所有不确定的事在今年全部完成,明年整个公司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刘革新表示。

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扎在项目工地上之后,从今年开始,刘革新已经逐渐开始抽出时间回到成都总部,协调收购利君国际以及其它产业配套等事项,而他从全国各个分公司和行业调拨过来组建的“昆仑纵队”,还将继续坚守在这里一段时间,直到整个项目平稳过渡完成。

作为科伦药业启动抗生素全产业链的核心枢纽,这几年无论是刘革新还是科伦药业乃至科伦集团都在伊犁投入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和精力。

而明年将成为一个节点,在完成川宁抗生素中间体项目建设的一期33亿元投入之后,二期投入要快得多,预计在明年年底之前就可以完工试生产,而在完成整个抗生素中间体项目近48亿元投入之后,加上收购利君国际以及对湖南科伦、广西科伦等一些下游产能的改造,科伦药业此间做出的产业百亿投资计划也将就此收笔。

“科伦药业规模扩张的边界到此为止。”按照刘革新的计划,2014年完成百亿投资之后,2015年公司的业绩将开始全部释放,而从2016年开始,创新优势将开始接棒此前的成本优势。

在完成对品牌仿制药、创新小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生物技术药物等高技术内涵药物的布局之后,再加上目前的注射剂和抗生素全产业链,将正式构建科伦药业的“三发驱动”战略结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伦药业会放弃全产业链的成本竞争,相反,未来在输液和非输液两大板块的业绩增长支撑下,才能够给公司的产品创新带来足够的资金支持。

今年上半年,科伦药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是2.07亿元,占到公司同期营业总收入的6.25%,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8.2%,增速远远高于同期公司在营业收入上的增幅。

事实上,在刘革新看来,对于公司创新研发的支持,并不计较于企业每年拿出多少个百分点的收入投入到研发上,而是要保证雄厚的资本实力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没有资本实力,就不能提科研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