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健康养生 > 预防保健 > 正文
睡眠时间过长过短都易致早亡
www.yongyao.net  2013-12-6 17:10:35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Vean9
分享到:

据新华社电 瑞典科研人员的一项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据瑞典《乌普萨拉新报》2日报道,来自瑞典的5名研究人员从1998年到2012年跟踪记录了7万名45岁到83岁瑞典人的睡眠习惯,以问卷形式调查了他们的睡眠时长、工作中的体力状态、业余活动等情况。

在研究期间,有1.45万人去世。结果显示,那些睡眠时间为7小时的人比睡眠多于8小时和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要长寿1年。睡眠时间长短会显著影响人体活力,但究竟人体活力能导致寿命延长或缩短多少,此次研究未能做出解答。

研究人员之一、睡眠和压力专家托尔比约恩•奥克斯泰特在《美国流行病学》期刊上报告说,这项研究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发现人体活力对寿命的影响,无论是睡眠过多还是极度缺乏睡眠,都会影响寿命,那些不能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者可能面临略微高出正常水平的早亡风险。

延伸阅读:睡眠是高效性保健

医学上有“阴茎夜间勃起”之说,是指人在熟睡时阴茎自发的勃起,正常男性都有这一情况。勃起的次数因年龄、体质、性功能状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年轻男性每晚有七八次的勃起,理论上会明显高于日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勃起次数会逐渐减少。健康正常的老年男性,勃起次数约为每晚两三次。

有研究发现,阴茎勃起时,海绵体内氧张力是疲软时的3~4倍。这种高氧张力有助于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性功能的正常恢复。因此,男科医生喜欢形象地称之为“给阴茎充电”。

睡眠良好的男性若每晚都有数次“充电”机会,就能确保其性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当一个人睡眠时间少或睡眠质量不高时,利于“充电”的夜间勃起就较少出现或根本不出现。不难想象,这些男性的勃起功能势必会与日俱下。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失眠患者,还有很多经常熬夜的“夜猫子”,其性生活质量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其中的道理是异曲同工的。希望广大男性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这可是价廉、高效的阴茎和性功能“保健法”。

睡对了姿势也壮阳

男人睡觉姿势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睡觉姿势会对性功能造成“恶果”吗?答案是肯定的。对于男性而言,最好的睡姿是仰卧,且双腿分开;而俯卧和侧卧,对男性生殖系统都可能有不利影响。

俯卧

不少男性会问“趴着睡不好吗?趴着睡能睡得踏实啊!”事实上,男性趴着睡,即俯卧,不仅压迫内脏,导致呼吸不畅,久之损害内脏功能,更会压迫生殖系统。

阴茎受到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容易造成频繁遗精,使男性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阴囊受到压迫,热力不能有效散去,会使阴囊温度升高,对睾丸的生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男性生育能力,因此尚未成就“爸业”的男性尤其要注意,千万不能俯卧。

左侧卧

由于心脏位于身体左侧,当男性采取左侧卧的睡姿时,心脏会受到压迫,让人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不佳。而且,当心脏受到压迫时,男性全身的血液循环会变慢,包括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环,当生殖器官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有可能引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右侧卧

俯卧不好,左侧卧也不好,那右侧卧好吗?的确,右侧卧既不会压迫心脏,也不会压迫生殖器官,算是一种较好的睡

姿,但并不是每一位男性都适合右侧卧的睡姿。医学专家发现,无论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睾丸扭转。

睾丸“居住”在阴囊内,左右各通过一条叫做精索的组织与身体相连,精索长有为睾丸提供血液循环的血管,男性在采用侧卧睡姿睡觉时,睾丸和阴茎被挤压在两腿之间,所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要明显得多。

部分男性、尤其是青少年睡觉时动来动去,双腿也扭来扭去,有可能把精索也“扭”成了一团,出现扭转和“打结”的情况。由于给睾丸供应营养和排出代谢物的血管从精索中通过,一旦精索发生扭转,睾丸就得不到营养,代谢物也不能排出,若扭转时间超过12个小时,睾丸就有可能缺血、坏死。

因此右侧卧也不是男性最好的睡姿,若男性坚持右侧卧,也要注意“睡相”,不要动来动去、扭来扭去。

仰卧

俯卧不好、侧卧也不好,那么,究竟哪种睡姿对男性才最好呢?其实,仰卧才是最适合男性的睡姿。男性选择仰卧的睡眠姿势,并自然分开双腿,既不压迫内脏和生殖器官,也能避免发生阴囊扭转,可以给阴囊、阴茎充分的活动空间,能有效散热,促进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环,对生殖系统健康、性功能最有好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