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乙肝妈妈在怀孕期间,医生经常会监测其血清HBV DNA。如果病毒水平高,医生则建议其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加强乙肝母婴阻断。对此,经常有读者来信询问:怀孕期间服用这些抗病毒药会不会影响宝宝?效果如何?
答复
近年来,高病毒复制的乙肝准妈妈在妊娠期间服用抗病毒药物加强乙肝母婴阻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赞同。
乙肝宫内感染八成发生在孕晚期
我们知道,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再在不同部位按照“0~1~6个月”的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可以阻断产时和产后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但是仍有5%左右的乙肝妈妈所生新生儿母婴阻断失败。这些新生儿阻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宫内感染。
医生发现,乙肝病毒并不是从母亲怀孕一开始就感染胎儿的。国外有研究显示,怀孕早期母亲若感染急性乙型肝炎,胎儿只有10%被感染;而怀孕晚期感染急性 乙型肝炎,胎儿则100%被乙肝病毒感染。我国的研究也发现,80%以上的宫内感染发生在妊娠晚期。在怀孕的中晚期,随着胎儿生长,胎膜逐渐变薄,胎盘上 绒毛的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这种变化有利于胎儿得到更多的营养供应,但同时也削弱了胎盘的屏障作用,所以使乙肝病毒容易突破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孕晚期用药对胎儿影响不大
乙肝母婴阻断失败还与母亲体内的HBV DNA水平有关。医生发现,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母婴阻断失败的病例,大多发生在母亲血液中 乙肝病毒DNA含量≥106国际单位或≥107拷贝/毫升的乙肝妈妈身上,母婴阻断失败率高达20%以上。这说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母亲 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由此医生想到了在妊娠第三期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的方法,以进一步减少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近年来,有关拉米夫 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在乙肝母婴传播中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拉米夫定研究文献的荟萃分析表明,高病毒复制水平母亲从28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其后代的母 婴阻断失败率为4%~7%,而对照组母亲所生后代的母婴阻断失败率高达19%~26%;只要母亲体内的HBV DNA下降到<105拷贝/毫升,母 婴阻断成功率则明显提高。而且,没有发现药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替比夫定用于母婴阻断的文献荟萃分析表明,用药组母婴阻断 失败率仅为0.7%,也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对胎儿的影响。最近,也有了替诺福韦用于乙肝母婴阻断的相关研究。有关研究均证明,这些药物在妊娠第三期 使用,明显降低了高病毒复制水平母亲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失败率,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链接1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三种
乙肝的母婴传播有三条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亲 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漏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产后感染实际 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 时感染占绝大多数,为80%~85%,产后感染为10%~15%,宫内感染为5%~10%。
链接2
宫内感染是怎样发生的
在母亲的子宫内,胎儿通过胎盘上的绒毛吸取母体的养分,并将代谢的废物通过母体排出。同时,胎盘又是一个保护胎儿的隔膜或屏障,把母亲的血液和胎儿的血 液分开,母血不能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并保护胎儿免遭一些细菌、病毒的感染。因此,乙肝病毒一般不能轻易透过胎盘感染胎儿。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如母亲体内 病毒复制水平较高或者母亲胎盘功能较差,乙肝病毒就有可能从胎盘靠近母亲的一面逐层慢慢移动到胎儿的一面,通过细胞转移或血液渗透逐渐感染到子宫内的胎 儿。
- 2011.01.01
- 2011.01.03
- 2011.01.04
- 2011.01.04
![](/images/yphtmlse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