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医药产业链的整合之需 药企上演并购盛宴
www.yongyao.net  2007-11-1 16:39:5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经过长达一年的努力,10月11日,商务部终于批文同意东盛科技以10.7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包括“白加黑”在内的三个品牌及相关资产卖给德国拜尔。至此,该笔交易若在接下来的证监会环节得到批准,则意味着中国制药领域最大一起外资并购案的诞生。近几年来,中国制药业不断涌现出的并购案引来了全社会的关注。在它们的并购行为中,寻求自救者有之,旨在壮大者有之……一场并购“盛宴”正在我国的医药产业中上演着。 

涌动并购潮

2000年是医药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这一行业内的并购行为很少发生,之后便逐渐增多,并于2003—2005年掀起了一轮并购狂潮。

彼时的并购狂潮中,三九、华源、东盛、复星、华立等大型企业纷纷挥舞着资本大旗进行了大量并购。与此同时,大有潜力的中国医药市场也渐渐被外资药业巨头纳入视线当中。于是,帝斯曼注资华北制药集团,美国华平资本投资哈药集团,博士伦2亿美元收购福瑞达……

“并购潮之兴起并不是我国一个国家的个体现象,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药业合并之风就已经悄然兴起,进入本世纪初,各个药业巨头之间的并购案也层出不穷,我国的制药企业兴起的并购风潮要略晚于其他国家。”同济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航表示,出于药业的发展需求和药企本身的规划要求,这个时期内并购潮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药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但随着2005年华源、东盛等之前大肆并购的药企出现了资金链断裂,我国药业的并购神话被逐渐冰消瓦解。对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认为,随着主导医药界第一轮并购潮的企业家们黯然退场,跑马圈地式的并购模式以失败画上了句号。

尽管大手笔的并购多以失败告终,但看似风平浪静的医药行业却仍然暗流涌动,新一轮并购已初现端倪,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药企之间的并购重组又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今年5月,上实医药拟受让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正大青春宝55%股权,杭州胡庆余堂药业51%股权,厦门中药厂61%股权,辽宁好护士55%股权以及胡庆余堂国药号29%的股权;6月,利君国际与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并将后者更名为“河北利君”;7月,维奥生物科技宣布拟收购恒泰股东全资拥有的四川恒泰医药的全部股本;8月,三精制药以208.6万元整体收购哈药集团制药四厂的资产及负债;9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的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宣布以6800万元的价格成功并购贵州老来福药业……

“最近一两年以来,药企之间的并购,已从过去大刀阔斧地玩资本,开始变得更加理性、务实,其目的转变为重塑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链,这是有益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式。”王航如是说。

产业链整合之需

在美国东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整合营销传播中心总经理张默闻看来,这种国内及“内外”药企之间并购潮的层出不穷是“企业之”,但同时又“痛并快乐着”。

“美国的药企数量不足中国的1/10,但却都很规范,相比而言,我国的药企数量过多,处于低水平的徘徊、重复,产能过剩等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随着药企们经营不善、资金短缺的情况逐渐加重,有关部门也有意推行行业整合。”张默闻分析认为,尽管有些无奈和不愿,但并购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王航则认为,一个成功的并购应该是双赢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