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跨国巨头杀价 抗疟新药青蒿素遇市场寒流
www.yongyao.net  2007-11-9 10:24:19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几年前被炒作出来的“15亿美元的青蒿素市场”突然缩水,国内大批制药企业和药农陷入库存压力。国内医药产业在产业布局、高端研发战略和国际经贸等方面的稚嫩与盲目又一次显现。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青蒿素产业,为何沦为跨国巨头的廉价“打工仔”,值得我们反思。

10月20日晚6时左右,第十一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为“青蒿素产业”特设的封闭式圆桌会议结束。

华立科泰、上海复星、云南昆药等生产青蒿素的国内知名企业代表先后走出会场难掩一脸失落,一位国内药企代表告诉笔者,会上他们没能够和瑞士诺华公司达成任何协议。

青蒿素供需困局的导火索起于瑞士诺华公司公布的今年向中国企业采购青蒿素的数量——55.5吨,而且这还是诺华公司未来两年的原料用量。

诺华的这一数字立刻引起了青蒿素行业内的轩然大波。

“今年国内的青蒿素原料药产量在150吨到200吨之间,诺华基本上是国内企业的唯一买家,其收购量不足国内供应量的1/3。”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青蒿素行业负责人之一张忠鹏说,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库存压力太大。

各执一词的讨论

几年前,一个“15亿美元青蒿素巨大市场”被宣传得热闹非凡。

“那时候,媒体宣传热炒,领导大会小会上都讲,青蒿素市场每年至少15亿美元市场,据说这还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诺华公司提供的数据预测的。大家当然想抓住这个巨大的商机,于是纷纷上项目,搞种植。”一位参会的国内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当时国内8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开始投资配置生产线,涉及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等多省市的药农们积极投身种植和采收,他们的终极目标几乎都集中在一个国际买家身上——瑞士诺华公司。

但如今,“海市蜃楼”的15亿美元的青蒿素市场云消雾散,诺华公布的需求只是国内企业产能的1/3。恶果开始显现:地头上的青蒿药材价格开始暴跌,堆在仓库里的青蒿素原料大量滞销,数千万元一条的生产线停工闲置,药厂、药农都抱怨叫苦。

“青蒿素价格已经从最红火时的每公斤8000元跌到了现在每公斤不到2000元,而且库存还都砸在手里。大家是停工的停工,转产的转产。”一位药企代表告诉笔者。

对于国内企业的指责,诺华并不同意。

“我们早就提醒国内企业和药农,不要盲目搞青蒿素。”在10月20日的青蒿素圆桌会议上,瑞士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李振福表示,炒作15亿美元青蒿素市场与他们无关。他回忆,2005年时,由于原料供应不足,诺华公司抗虐药蒿甲醚的产能虽为33万人份,但实际供货量只有9万人份。在这种情况下,诺华和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向中国政府和企业界宣传呼吁,提高青蒿的种植和采收量以提供充足的青蒿素原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