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人工血液研发领域科学家们的努力,多种人工血液产品已经进入晚期临床试验并有望获准上市。”日前,卫生部副部长刘谦教授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人工血液大会上透露。刘谦说:“世界范围的库血短缺以及输血需求的增加与能够献血民众比例缩减之间的差距,强烈迫使我们必须要寻找一种合成或半合成的氧载体作为库血的补充。人们期望人工氧载体具有普遍相容性,无需费时检测血型;没有传播性病原体或变应原,能够在非冷冻条件下长时间存放、安全无毒;即使大量失血,也能因其优越的氧传输能力而使周围组织得到氧合。除此之外,在心肌梗塞、卒中、肿瘤氧合、镰状细胞贫血、器官保存、自身免疫性溶血等等的应用,人工氧载体也处于广泛的探索之中。”
他指出,经过人工血液研发领域科学家们的努力,多种人工血液产品已经进入晚期临床试验并有望获准上市。在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输血的感染风险和血液供给的保障,这促使我们研发出了自己的人工血液样品。但是,研发出临床有用的氧载体仍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研制出安全有效的氧载体以替代输血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次大会上,协和医科大学微循环研究所所长修瑞娟教授作了题为“微循环是人工血液功效的明镜”的主旨报告。她根据40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出人工血液(尤其是纳米级人工红细胞)的功效应以微循环功能为重要评价指标,认为对休克患者不应单纯应用血管扩张剂而是应该应用激活微血管自律运动的调节剂,同时根据其在国外的研究结果指出,过分供氧不仅不利于抢救患者,反而会造成微血管先痉挛后过度扩张的严重后果。为此,她建议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找到人工血液微粒的最佳载氧量。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新闻
- 2010.03.24
- 2010.03.26
- 2010.03.30
- 2009.05.21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