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闭幕,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会上表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成为今年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项中心任务,因此,2008年也可以被称为“医药改革年”。
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然而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7年12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到关于“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部分中的几句话,即“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却引起了部分百姓的质疑。有人发问:“降低了药价,又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吗,对解决老百姓的看病贵问题能有什么帮助?!”
是百姓误读了陈竺部长的报告,还是医改确实可能出现“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等专家,请他们对此发表观点。
降药价、提诊疗费是医改的必由之路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医疗服务价格是不是过低,医院的售药价格是不是过高?
“我国政府一直希望医院能低价运行,因此政府制订的每一项医疗服务价格都非常低。”第七套医改方案主笔人顾昕指出。而杨燕绥更是将之称为“几乎没有价格”。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樊东升曾表示,一个普通医生的挂号费为1元钱,一个副主任医师的挂号费也仅有三五元钱,一个专家级医生做一次手术的报酬不过几百元,这与医生看一个病人付出的多年学习和积累的经验、知识根本不对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就曾抱怨说:“我们给患者看一次病,赚到的钱还不如理发店给人洗一次头赚的。难道我们工作的含金量还不如洗头?!”
顾昕认为,这位医生的话或许正代表了很多医务工作者的心声,这也是导致现在鲜有学生愿意学医的原因之一。“现在高考,医科院校的录取分数要比北大、清华低不少。优秀人才不来学医,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好事吗,对患者是好事吗?”
也许有人会说:医生既然是“白衣天使”,就该公益地为百姓看病,怎么能谈“钱”呢?“的确,每一个医学生在学校的时候,都在学习如何做天使,他们也都希望做天使。”杨燕绥说,“但如果你不给医生足够的报酬,把医生的劳动成本看作是零,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最终导致‘天使’变成了‘狼’。”如果套用管仲的话,这就是“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其实医生就该赚得多。”顾昕斩钉截铁地说,“在其他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医生的薪资高、社会地位高,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医疗环境,也才能让老百姓最终得利。”而第八套医改方案主笔人王虎峰则表示,医生的工资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形成机制,要根据与医生同等学历、同等贡献人群的社会平均工资来制订,“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太高太低都不好,关键是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