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毒性中药不必因噎废食
不少中药具有毒性,使用不当危害巨大,但是如果能够科学应用,反而可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否恰当、科学地使用好此类中药,是衡量一个医生医术高低的重要标准。例如中药马钱子主要含有的生物碱为番木鳖碱(士的宁),中毒剂量可以破坏脊髓反射活动的正常及交互抑制过程,使伸肌和屈肌同时强直性收缩;严重中毒时,可导致延髓麻痹、呼吸及心脏被抑制而出现呼吸麻痹、窒息及心衰。但是若炮制得当、使用合理,马钱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中药使用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权威、为法律依据外,临床应遵循以下原则大胆使用。
首先,病证对路,合理配伍,注意用法。临床不少疑难杂症,只靠四平八稳的中药往往难以奏效,此时应该想到使用性猛作用强的毒性中药,使用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使用说明操作,遵循中药配伍原则。例如癌症患者使用蟾酥、斑蝥、鸦胆子等毒性中药,使用时不要采用原药材,而要采用炮制后或提纯后的药物成分甲基斑蝥胺、葫芦素、钩吻碱;附子有毒,配伍甘草使用,可以减轻其毒性,而且对于附子、乌头等,先煎、久煮也可降低其毒性。
其次,不泥古训,创新攻坚。例如,中医传统认为使用细辛不过一钱(3克),其实未必。不过一钱主要指细辛入散剂时,剂量不能过钱,但是入煎剂时,其挥发油挥发后毒性减低,治疗痛证、痹证时,煎剂的剂量一定要加大。
再次,炮制得法,减轻毒性。有毒中药依法炮制是减毒的必要措施,如生半夏有毒,但用生姜、明矾制后,其毒性减低,止呕效果更好;甘遂、大戟、芫花用醋制后,毒性减低。而且,在应用有毒中药时应目标明确,中病即止。有不少中药有蓄积毒性作用,如朱砂、苦杏仁、桃仁、郁李仁等,使用这一类药物时应适可而止,中病即止。
相关链接
中药毒性成分分类
随着现代有关中药毒性的研究不断深化,目前已对100多种中药的化学结构、药理、毒理等进行了科学研究,已明确的中药毒性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生物碱类(含氮的有机碱) 含此类物质的中药有乌头、曼陀罗、钩吻、马钱子、天南星等。
苷类 强心苷类小剂量使用有强心作用,大剂量却可使心脏中毒,含强心苷类的中药有夹竹桃、万年青、铃兰等;氰苷类分子中含有氰,水解后可以生成氢氰酸,含氰苷的中药有苦杏仁、桃仁等;皂苷类局部有刺激作用,有的还有溶血作用,这类中药有木通、三七、商陆等。
毒蛋白类 含有细胞原浆毒,损害肝、肾等实质细胞,含这类物质的中药有苍耳子、蓖麻子等等。
萜与内酯类 毒性作用发生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延髓等),导致眩晕、惊厥等,含这类物质的中药有马桑、苦楝等。
亚硝酸类 中毒表现为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含这类物质的中药有瓜蒂、白果、细辛、甘遂等。
动物性毒性药物 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导致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异位心律等。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08.03.26
- 2008.04.23
- 2007.11.26
- 2007.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