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已有证据证明,不排除陈绍良进行大量支架手术是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第一医院提供给法院的证据显示,为谢能金手术提供支架的是南京莱萌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得到了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授权,负责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等医院销售强生的CordisCYPHERSirollmus涂层支架。
在南京市秦淮区工商局登记的南京莱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初,由自然人控股,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陈其智和楚婷两人,各占50%的股份。谢能金提供给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出自南京公安机关的证据称,楚婷的姐姐正是陈绍良的妻子(注:南京市公安局健康路派出所书面证实,楚婷的三个字的曾用名与陈绍良妻子的名字仅有一字之差,住址为南京市杨将军巷××号×××室,与南京市公安局新街口派出所书面证明的陈绍良住所一致)。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将这理解为“姐夫做支架手术,小姨子卖支架”,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组合。
现在,人们无法知道南京莱萌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向南京市第一医院提供多少支架,更无从确切知道每年能从中获得多少利润。业内专家证实,如果是进口支架,莱萌科技的进价约为17000元,给第一医院的价格约为27300元,扣除18%的税和管理费用,利润约在5000元左右。
据《2003年南京年鉴》记载,至少在2003年之前,陈绍良的年介入治疗例数已名列华东地区第一。业内人士证实,早在数年前,南京市第一医院就曾举行过当年心血管支架手术超千例的庆祝大会,这个数字超过了江苏省内最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鼓楼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总和。以一年1000例支架手术、平均每个病人安装2个支架计算,莱萌科技一年的利润约为1000万元,但不排除南京第一医院还有其他支架供应单位。
在南京莱萌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地址,南方周末记者未能找到这家公司。来自南京地税部门的内部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1月,该公司2007年度共向地税部门纳税700余元,2007年11月至今尚未纳税。该公司向国税部门纳税情况暂无法获悉。
至于第一医院,依照惯例,院方仅能对支架加价100元,另收大约2500元的手术费,照此计算,第一医院一年获得的收入约为260万元。
2004年10月的《扬子晚报》曾经披露,“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平均收费4.18万元,鼓楼医院收费2.57万元,中大医院收费5.55万元,而南京市第一医院收费6.9万元,是数家医院中最贵的。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每年心血管介入手术超过千例的正规医院并不多,且大多在北方,业内人士均知道,由于饮食结构等因素,北方的心血管病发病率要数倍于南方。
在十多年前,南京市第一医院还不是特别著名,但在1998年引进陈绍良之后,第一医院知名度扶摇直上,尤其是陈绍良主持的心血管内科成为该院的主力科室,各媒体上关于第一医院和陈绍良的广告和宣传也铺天盖地。陈绍良个人也获得南京市政府和市卫生局45万元重奖,2002年获得南京市科技之星称号,其后更荣任第一医院副院长、南京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进入司法程序
曾负责处理第一医院与谢能金纠纷的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由于事涉学术争议,同时要考虑到南京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曾要求相关方面不要擅自就谢能金案公开争论。对于陈绍良亲属卖支架的事,主管部门也曾有过耳闻,但始终没有证据,相关部门也在通过组织渠道进行调查,但是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禁止,只要其手续合法,应该都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经营。目前,谢能金案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卫生局当时的态度就是由法院秉公处理,无论是医疗鉴定还是司法鉴定,无论是在南京市进行鉴定还是到南京市、江苏省之外进行鉴定,完全由法院根据当事双方协商结果来决定。
当事医生陈绍良说,由于案件已进入法律程序,自己不愿过多发表看法,他建议记者直接找第一医院院长潘淮宁。
南京市第一医院院长潘淮宁则不愿意与南方周末记者见面,称案件正在法院审理过程中,院方不接受采访,只是希望记者“到此为止”。他说谢能金是在“造谣”,第一医院已经向法院起诉谢能金侵犯名誉权。南方周末记者得到的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称,第一医院与谢能金名誉权纠纷一案必须以另一案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因此裁定“中止诉讼”。
潘淮宁不愿明示谢能金具体的“造谣”内容,也不愿提供起诉书。他再三提醒记者注意,谢能金与第一医院之间的纠纷至今已经一年有余,谢能金也向省、市相关部门多次反映,并且还曾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亦有省、市领导专门过问,但均未有结果,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至于说陈绍良的小姨子卖支架是否属实,潘淮宁表示“不能回答”,但他也强调,陈绍良个人在耗材方面的问题,如果确有其事,检察院早就该介入了,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纪检部门介入调查,这已经足以说明谢能金所说并非事实。稍后,潘院长又专门致电记者,指出今年“五一”陈绍良刚刚获得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就在南方周末发稿之前,按照双方商定的结果,谢能金已前往南京金陵司法鉴定所缴纳了司法鉴定费用,期待中的司法鉴定即将开始。这一已耗时近一年半的诉讼终于有了新的进展,但在法院判决之前,世人仍难知其中的真相。让老谢担忧的是,不知是否还会有人重蹈他的“伤心”之路。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