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津浦告诉记者,这是一不争的事实。他说,由于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新华医疗最贵的一种设备才300万元左右,不可能进入高端市场。因此,他们也考虑借助技术优势、同日本樱花医疗集团等海外知名企业合资,但遗憾的是合资路子并不是特别顺畅,他们也没有打算海外设厂。
“20多年前,我们向美国企业学习医疗设备制造工艺时,他们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现在,我们在医疗器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后,别人不愿再教我们技术了。最后,我们的合资项目都集中到了非核心技术上。”丁津浦说,医疗器械企业竞争最终是技术水平的高低的较量,但国内企业天生在机械工业方面不具备优势。
此外,目前医械企业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基本上是由当地经销商代理的,因此经销商的状况直接决定着设备的销路。“尽管海外设点成本高,但我们今年也考虑在海外试点自己的销售队伍,扩大产品品牌和影响力。”丁津浦说。
药企两条出海路
较医疗器械企业而言,药品企业走得要慢很多。因此在代表大会上,药企代表认为,目前国内医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走海外建设自己品牌、国内修建符合境外国家药品生产条件的工厂——是两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北京华立科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立科泰公司”)在非洲市场的成功证明了设立自己品牌很重要。据公司副总经理沐泽蕈介绍,1993年,华立科泰公司将由中国开发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抗疟药品科泰新带入非洲。继而,华立科泰又开发出“科泰新”片剂、干混悬剂等多种剂型的抗疟产品,在35个非洲国家成功注册,成为享誉非洲乃至国际医疗界的知名品牌。
他说,青蒿素抗疟药品打开了非洲渠道,随着产品逐渐完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公司也打造了一支国际化和本地化的优秀市场营销团队,建立了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在海外投资设立了非洲的肯尼亚子公司、坦桑尼亚子公司、乌干达子公司、尼日利亚办事处、欧洲的法国子公司。“基于这些平台,我们母公司华立产业集团去年才受让了中坦制药中方股份,在非洲当地化生产。”沐泽蕈说。
我国药品价格便宜,10多年前非洲、东南亚市场已进入了不少中国企业,这也出现了国内企业相互低价竞争的局面。因此,现在不少有实力的企业都将目光瞄准了欧美日主流市场。
“制剂类产品未来将打破原料药一枝独秀的僵局,挺进欧美日主流市场。”周小明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大约有四五十家企业在做美国FDA认证、欧盟认证和日本厚生省认证的准备工作。预计今明两年内会出现认证高潮,十几家甚至二十几家企业有望通过上述三地认证,将中国制剂推向全球主流市场。
华北制药集团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雪梅女士告诉记者,华药打算在新址上投资数千万元、兴建一个符合国际水平的制剂车间,瞄准欧美市场。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徐晓艳说,公司5年前开始从原料药出口向制剂出口方向转变,主要想进入欧美市场,现正在新建一条符合西班牙药品生产标准的生产线。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