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与人们的普遍印象一样,患病后性情转变一直是绝大部分患者的共同特点。但是这种变化的方向从印象中的“悲观绝望”也在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最近几年,患病后经过一段艰难的接受期的调整,最终走到病友、朋友中来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也有癌症患者群体的不断扩大的因素,很多积极、自信战胜病魔的感人病例,被病友们共享,很多控制癌症病情的经验在病友中传播。可以说,在调整心态上,癌症的集体治疗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问题4:生病后您是否参加体能锻炼?
“旧印象”:知道自己得病,生活习惯通常都会改变,参加锻炼的人应该多一些吧。
调查结果:96%的人生病后每天坚持体能锻炼,其中79%的病人选择散步,20%的病人选择了太极拳。
专家分析:参加团体活动可减少病人的孤独和恐惧感,现在癌友活动很丰富。就拿北京癌症康复会的会员来说,从一开始单纯地在公园散步、唱歌、跳舞,到现在的康复旅游、郊区游、自行车团出游,与国外癌症康复组织交流等。还积极倡导癌症患者回归社会,回报社会,如在抗震救灾、福利事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极大加深了患者的社会价值感与责任感,看得多、想得宽,自然有利于好心态养成,有利于病情控制。
癌症患者与医生的交流
调查数据:78%的患者认为在癌症治疗中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自己的心理有影响,其中25%的患者认为医生的语言和态度曾带给他们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癌症患者最爱听的“医嘱”
好好休息;别紧张,要放松;您哪儿不舒服;您感觉好些吗;有事及时和我联系……
癌症患者最不爱听的“医训”
告诉你,你也不懂;病人出去,家属留下;没有什么好药;你的病治不好;你怎么才来看病;老问什么,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癌症患者何时看心理门诊?
1. 刚刚被确诊为癌症,不能应对这种疾病,感到天都塌了!
2. 疼痛、失眠、头晕、恶心、呕吐、疲劳及没有胃口,这些看似生理症状通常都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心理医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或减轻这些问题。比如很多疼痛、失眠、恶心的患者能通过抗焦虑治疗使症状得到改善,而疲劳或没有胃口可能通过抗抑郁得到减轻。
3.一些抗肿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情绪、心理功能和行为的改变,如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白介素、镇痛药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兴奋、失眠或焦虑反应。
4.家里的亲人曾死于癌症这种疾病。很容易让人想起亲人曾有过的经历,想起他们死亡时痛苦的情形,会让自己对将要接受的治疗感到恐惧和没有信心。
5.每到要去医院复查前都会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自己无法控制和调节。
6.患癌症前就曾经有过明显的情绪问题。如被诊断过抑郁症、焦虑障碍等情绪障碍。
7. 在应对癌症的过程中,心理上感到十分痛苦和煎熬,感到自己在沉默中挣扎。
特别提示:北京肿瘤医院心理门诊时间:每周二、三、五上午8∶00~11∶00。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小时收费,副高专家每小时50元,正高级专家每小时60元。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