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兰州市药监局在人血白蛋白药品专项检查行动中发现西固某医院销售的标示为“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血白蛋白经检验定性为假药。此外,还发现有7家药品批发企业经营过涉嫌假冒的人血白蛋白药品。
据了解,人血白蛋白和其他药品不同,它的原料直接来自于健康人的血浆,主要用于治疗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的防治,临床用量较大,被许多医生患者称为“救命药”。
一直以来,血液制品被国家严格控制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存在着成为传染病传染源的可能。不干净的血源很可能导致一些传染性疾病甚至是艾滋病的传播。在用不用“黑市”药面前,患者如履薄冰。因为一般群众缺乏鉴别血液制品的能力,一旦买上假货,势必贻误诊治、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短缺现状短期内难缓解
正规“出身”的白蛋白何以如此紧俏?6月30日,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拨通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销售部的电话。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生产量小,根本无法做到正常供应。他表示,“现在就算患者拿来病历排号也没有货!”
采访中,省药监局有关人员表示,白蛋白的原料——血浆的紧缺直接影响了白蛋白的生产量。2006年开始,国家对单采血浆站转制改造,一些管理不完善的血站被关闭,采浆量一路下滑。受原料短缺影响,白蛋白产量难以提高,市场上出现人血白蛋白脱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省卫生厅提供的一组数字印证了这一说法:为了堵住不健康血液的流入,有效保证血液安全,2007年省卫生部门共检查各类采供血(浆)机构和临床用血医疗机构500家,对发现问题的各类机构进行了处理,警告17家、责令整改104家。并重点查处了陇西县单采血浆站非法倒卖血浆等大案要案,陇西县单采血浆站被罚款10万元、吊销单采血浆许可证。目前,全省共有5家单采血浆站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原料血浆。各单采血浆站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立起“一对一”供浆关系。
与此同时,从2007年开始药监部门针对血液制品、疫苗生产中存在的血浆来源合法性、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销售等问题,决定开展血液制品、疫苗生产的整顿工作。
其中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应适时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将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放置90天,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筛查并检测合格,方可将原料血浆投入生产。而事实上,不少献浆员的流动性很大,3个月后再寻找献浆员前来献浆并不实际。
省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在国家有关部门综合整治后,血液制品市场秩序将进一步好转,但可以预见到人血白蛋白的短缺状况不会在短期内缓解!
来源:兰州晨报
- 2007.11.14
- 2008.03.06
- 2007.12.03
- 200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