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西省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2929万多农民参加了新农合,仅今年以来就有312万多参合农民得到补偿,缓解了许多患大病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然而,江西省和全国许多省份一样,由于新农合补偿模式的问题,出现了参合农民看大病积极、看小病不积极的现象。为此,从今年开始,江西省积极探索新路,为患小病的农民寻找及早治疗的“良方”。
现行的“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补偿模式:照顾到了患急重病农民,患小病农民享受的利益很有限
江西省和全国许多省份一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在实行的是“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补偿模式。这种补偿模式,照顾到了患急、重病而住院的农民,但那些得了感冒、发烧、头痛等小病的农民却得不到新农合补偿。省卫生厅农卫处副处长洪鹰告诉记者,按照现行的补偿模式,只有农民生病住院后才能报销,看门诊如果用完门诊家庭账户的钱(家庭人均8至13元),就得不到其他补偿了。这无疑影响了农民看小病的积极性。
据省卫生厅统计,2003年至2007年,江西省参合农民的门诊家庭账户一半以上的钱都没有用出去。原因是,这笔钱完全由农民支配,他们想省就省;还有的农民和乡村医生觉得,用家庭账户的钱,报销起来手续比较麻烦。门诊家庭账户在实践中出现的弊端,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完善补偿制度,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门诊家庭账户的钱花不出去,另一方面江西省个别地方年住院率却达10%,远高于全国近5%的平均水平。这其中不能排除存在“不需要住院的住了院”的小病大治问题。
如何让参合农民该住院时才住院,得大病时能得到新农合补偿,得小病时也能及时就医?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长久得到农民拥护、能否真正办好的关键。
“大病统筹+门诊统筹”补偿制度试点:让农民大病得大补偿,小病得小补偿,是鼓励农民小病早治、扩大受益面的好办法。
安徽、云南等省份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探索出了“大病统筹+门诊统筹”的补偿方式。这种方式以保农民大病为主,兼顾农民小病,鼓励农民小病及时就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国内专家认为,这是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的一种好办法,也是新农合补偿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今年初,省政府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确定永修等14个县(市、区)作为江西省首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的试点县(市、区)。永修县由于试点启动快,农民受益早,最近省卫生厅在该县召开了门诊统筹试点现场会,近百名基层新农合工作者现场参观了试点情况,记者也实地感受了4个乡镇门诊统筹试点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