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卫生部公布了2006年开展的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目前仍然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9300万人,仍是世界上乙肝和肝癌患者最多的国家,占全球四分之一强。可以说,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需要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以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从而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毫无疑问,抗乙肝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近年来,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核苷(酸)类,一类是干扰素。总体来看,核苷(酸)类药物的特点是可以直接的抑制病毒,能够很迅速、强有力的把病毒控制住,特别是病毒下降的速度很快,一到两个月就能明显见到效果。同时,这类药物能够减轻肝脏炎症,可以使转氨酶水平降到正常,也能够使一部分e抗原阳性的患者e抗原消失或者转换,也提供了肝脏组织改善的证据。并且,这类药物只需要口服,通常是一天一粒,非常方便,不良反应很小,费用相对比较便宜。但是,共同的缺点是这类药物常需要长期使用。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目前上市的药物有4种,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的推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它进入肝细胞后通过抑制HBV过程中必需的酶HBV聚合酶,从而有效阻止病毒的合成和复制。美国FDA在1998年批准拉米夫定上市。作为第一个上市口服抗乙肝病毒药,它的临床数据最长达10年,临床数据也最为丰富。它抑制病毒的速度非常迅速,很多患者用药大约1周后就有显现疗效,HBV-DNA平均阴转时间比干扰素治疗提前2个月。它改善肝脏炎症的情况也是非常明显的,也可以取得组织学的改善。有明确的数据证实拉米夫定可以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治疗1年、2年、3年、4年和5年后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6%、17%、23%、28%和35%。该药适应范围广,即便对病情比较重甚至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同样是有效和安全的。总结来说,这个药作用明显,使用的经验多、非常安全,性价比很高。不过,药无完药,它也有缺点,这一缺点也是核苷类似药物的通病,就是在长期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耐药,不过可以在用药早期(通常3-6个月)内根据降病毒的幅度或者是否发生耐药,早期换用或联合其他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酯等进行治疗,就能从容应对拉米夫定的耐药问题了。
- 2007.10.11
- 2007.09.26
- 2006.11.22
-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