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的主旋律
企业经营不善可以宣告破产,可是医疗体制改革如果“破产”,会给百姓带来什么?中国医改走了十年,绝对不能以失败而告终。
杜洪涛对中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很不理解,为了规范一些医生的“走穴”,结果医生都被上了紧箍咒,只能在一家医院行医,医生们被绑死了,激励机制怎么能在一潭死水里激活?医生有了自由的选择,才有可能充实社区、乡镇的医疗队伍,才有可能形成对三级医院的合理恢复。医改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承诺全民包办,但是医改必须吸取教训,这样才能避免在弯路中错误地行进。
“对于医疗投入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大对需方的投入,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将更多的农村、城镇等弱势群体,纳入到医疗保险的防护网中。降低看病贵的关键之举是,医疗产业化,这个产业化不是以经营为目的,而是药品供应方形成一定的规模,规模上去了,才能降低医疗成本,谈得上降低药价。同时,还必须看到,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对公立医院做手术。医院的院长权力太大了,科室的创收体制也存在问题,医院的院长应从权力型向管理型转变。对医院的监督必须提上历史议程,否则医改的路程会更漫长。”
“思路决定出路!”杜洪涛一针见血,他表示,科学合理的投入应该建立在合理的监督体制上,规定财政部对医疗的整体投入是合理的,但是投入的过程中资金是如何分配的还要有透明的监督体制,而现在存在的现象是,投入的资金不公开不透明,卫生部、发改委等多头管理对医疗机构造成了婆婆多了不好管的现象。如果长期以往的话,势必造成医疗部门的管理处于混乱的状态,反其道,不如成立一个大部委,优化监管格局,加强透明监督,同时成立民间监督组织,让民间的百姓通过合理的社团强化对政府医疗机构的监管。
吸纳民间版本
曹思源对中国医改方案特别热衷:“饮水思源,中国医改事关每一个百姓的生命健康。可是,事关13亿生命的方案有几个是来自民间呢?”
纵观中国医改方案十大版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版、北京大学版、 清华大学版、复旦大学版 、人民大学版、北师大版、 医疗界版、世界卫生组织版、 世界银行版、麦肯锡版,曹思源说:“这些版本官方色彩很浓,我想好好了解了解这些医改方案,却难以找到方案的全文。而且这些版本,没有一个是民间版本。医疗改革事关民生,只有传民意、达民声,医改方案才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官方的版本,往往具有浓厚的部门利益,在起草以后再征得民意,就很难走出当初起草的框架,难以挣脱各方利益的束缚。但是如果在起草阶段,就广泛征求民间的意见,集思广益,才会站在高处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老百姓参与了,制度出台以后,就会避免‘肥’了一些人、从源头上阻止了一些部门的利益驱动。”
向左还是向右?如何定夺?谁都不希望中国医改总是徘徊不前。“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显然,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已不适应公益性目标,希望医改越快越好。成功的医改将对每一个老百姓都有益处,这也包括我自己。”北京海淀区的张先生迫切地希望成熟的医改方案尽快出台。
来源:《民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