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政府酝酿了两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即俗称的“医改方案”,终于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网站上全文登出,并向社会大众征求意见。
然而,对于那些对医改方案翘首以盼的民众来讲,这份方案总体目标明确,但其框架以原则性表述为主、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需要“平衡”多方利益,还存在着颇多的不确定因素。
“四梁八柱”突出“公益性”
正如之前媒体所报道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医改方案)的主体是“一个目标”、“四梁八柱”。该框架以其对“公益性”的强调,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卫生行政机构的认同。
其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被分为四大体系,也就是“四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根据方案,这四个体系的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立医院的作用。
为了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医改方案提出要建立八种机制或制度,即“八柱”,分别为: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在医改方案中,“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强化医疗卫生监管”等之前被大家关注的改革方向都有所提及。
此外,医改方案还提出要着力抓好五方面的工作,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效果,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第一,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第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第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第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第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使药品、检查收入比重明显下降。
按照方案,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选择部分地方或单位开展试点。
医疗机构改革方向未明朗
在医改方案的“四梁”中,公共卫生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方向已经明确,争议也相对较小。相应地,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业内专家看来,由于中国的医疗机构产权不清晰、投入没保障、监管不到位、内部管理制度落后,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短板”,严重制约着另外“三梁”的制度效果。
自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医疗体系改革“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四分开”原则,业内对于医疗机构如何进行“管办分开”改革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讨论。无锡、潍坊、上海等地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管办分离”版本。例如,无锡从卫生局中抽调人马,成立医管中心,行使管理职能。
在此次的医改方案中,虽然也提及了“管办分开”,并要求“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但对于如何建立上述机制,却并未提及细节。
“很遗憾,我最关心的就是怎么推进管办分离和法人治理结构,这个难度最大,也最应该听取大众的意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院科室主任告诉《财经》记者。在他看来,实现管办分离意味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放权,而卫生部门做了几十年的“医院总管”,现在要由它来亲自“割肉”,必然存在着不少阻力。不过,他也承认,正是因为阻力大,所以在医改方案中不设置具体细节,由各地自己探索,也许是一条“更加灵活”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