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莲,李勇枝,高建义,盖宇清,王 静,薛春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100094)
摘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已成为目前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之外又一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因此,抑郁症的治疗,尤其是如何选择副作用小、效果理想的治疗手段成为医学工作者关心的一大课题。目前,除了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外,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从抑郁症中医病机学说入手,对目前研究较多的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作一简要的综述。
抑郁症( dep ression)是一种高发病、高致残、高复发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发现,世界上前10种致人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抑郁症居第5位,发病率在3% ~5%。预测到2020年,除心血管疾病以外,它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 2〕。目前,我国人群中抑郁状态发生率为1511%~2215%。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西药的疗效有限、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明显等缺点,使其抗抑郁受到极大限制。中药复方具有成分多、作用环节多、靶点多的特点,可通过多环节起作用,具有协同效应。因此,研究中药复方的抗抑郁作用具有很多优势,同时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1 抑郁症中医病机学说
抑郁性神经症属于中医“郁症”的范畴。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所伤乃致病之根本,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为血之帅”,气滞行血无力可以导致血瘀,故气滞血瘀是郁证的根本病机。抑郁症可分为三期:初期为肝郁,中期为心脾两虚,后期为肾虚。在本虚的同时,也会夹有血瘀、痰湿等标实表现〔3〕。肝郁被认为是抑郁症的最初表现,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肋胀满不适、全身感觉不适、女子月事不调等症状;如肝郁日久则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进入中期心脾两虚,脾失健运,水液代谢紊乱,会产生痰湿等病理产物,进而影响气血化生,甚则蒙蔽心神,出现不思饮食、腹胀纳呆,甚则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心神不宁、少寐不安、不能入睡或急躁易怒。如治疗不当或失治,病情进一步加重,则会伤及肾脏;进入后期,使心肾不交,情志失常,肾阴不足虚阳上浮则出现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等症状,该期虽然名为肾虚,实际上五脏俱虚。
历代医家多以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为抑郁症之病因,同时强调了气血不和、阴虚火旺、心神失养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现代医家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认为其病变涉及脑肝胆心脾肾,病因病机不能一概而论,可因个人年龄、性别、环境、体质的不同而各异。有学者指出抑郁症属神窍疾病,其发病诱因虽多与精神情志刺激有一定的关系,但因心主神志、肝主谋略、胆主决断,故此三脏阳虚、气虚乃是本症易发的体质因素〔4〕。在这一体质因素的基础上,稍遇精神情志刺激则不能耐受,从而形成脑神失养、气郁痰阻、神窍迷蒙之证。因此,造成本症的病机当是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金光亮〔5〕针对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提出“七情所扰,病归于肝”的理论,指出七情内伤是引起肝郁的主要因素。郑彝伦〔6〕提出了“脑神2心神2五脏神2情志2活动”为信息反馈轴心是郁证产生的机理理论。张剑〔7〕总结李辅仁治疗老年抑郁症多年的经验,认为老年抑郁症是脏腑疾病、气血不调及情志刺激的共同反应,其中以心肝脾受累为主,主要病机为气血运行紊乱。有关抑郁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虽然目前存在许多假说,但都还不能完整地揭示抑郁的实质。对于抑郁的治疗,按照中医目前的辨证分型,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干预。下面就目前治疗抑郁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复方综述如下。
2 抗抑郁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具有解郁作用的中药有很多种,对于这些中药除了知道它们能够治疗郁证外,应该利用现代的技术研究其发挥解郁作用的有效成分或部位。药理实验已经发现许多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单体。有研究发现贯叶连翘所含金丝桃素等具有独特的抗抑郁作用,这一发现成为近年来抗抑郁草药研究的一个热点。贯叶连翘在西方国家民间用于治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忧虑、集中力差、精神紧张等已有较悠久的历史〔8〕。在我国,贯叶连翘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能加强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10〕;黄芩泻火除烦,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以抗抑郁和抗焦虑等精神调节活性为主〔11〕;甘草苷可以有效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提示甘草苷具有抗抑郁样作用〔12〕。姜黄素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 ,增强单胺类递质作用而发挥抗抑郁作用〔13〕。白僵菌代谢物(BCEF0083)能够改善实验性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14〕白松片可能通过提高NE、DA及52HT的含量并降低代谢率来发挥抗抑郁作用〔15〕,另外发现其抗抑郁作用也可能与降低脑内CRHmRNA 表达有关〔16〕。柴胡可能是通过降低脑组织中前额叶52羟色胺(52HT)和多巴胺(DA)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17〕。赤芍总苷、淫羊藿总黄酮及其不同比例复合物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实验性抑郁行为,且与单胺类递质有一定关系。赤芍总苷和淫羊藿总黄酮治疗血管性抑郁的机制可能较为广泛,至少与NA、52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脑内不同区域受体有关〔18〕。大叶蒟具较强的抗抑郁活性,从其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得3个具有抗抑郁作用的酰胺类化合物Ⅰ、Ⅱ、Ⅲ,其中Ⅰ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蒟素( laetisp icine) ,其抗抑郁作用强度为氟西汀(百忧解)的5倍〔19〕。巴戟天寡糖(MW 97)抗抑郁作用机理可能与神经细胞营养因子表达升高,从而对皮质酮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有关〔20〕。槲皮素232芹菜糖基芦丁糖苷(CTN2986)在小鼠强迫游泳模型上有抗抑郁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21〕。四逆散活性成分通过调节52HT、DA神经递质发挥抗抑郁作用〔22〕。石菖蒲提取液有明显抗抑郁作用,且可与紫胡皂苷协同加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