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家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工作正式结束,共有35260条意见摆放在了相关部委的办公桌上。
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新医改方案经过修订后,有望与11个配套文件一起在年底出台。
近日,广东计划在深圳、韶关、湛江三地先行试点,逐步取消目前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据了解,江西省也在制定类似的改革规划。
在经历过一次不成功的医改之后,新方案先行公布讨论的征求意见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一医改草案备受争议,尤以“看不懂”遭到许多批评。草案里呈现的医改远景到底是什么模样?医改路线图,民众是否注定看不懂?
草案打太极 公众不满意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于征求意见稿本身有点意见,没太看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如是评价这份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医疗改革草案。的确,医改草案之艰涩难懂,引发了许多医改关注者的不满。
“讲那么多文绉绉的话,要是从头看到尾早就睡着了。”有网民评论说。还有网民只一下就“拉”完整个内容:“基本都是官话,没有具体的东西?比如医院、比如药品?”网民普遍反映文中看不到切中医改要害的词句。
“新医改方案遣词用句都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词,”医改专家,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作了一个统计:“整个新方案中出现‘完善’53处、‘加强’45处、‘提高’36处、‘逐步’33处、‘深化’23处、‘健全’21处、‘推进’18处、‘鼓励’15处、‘积极’15处、‘探索’14处、‘比较’10处、‘强化’8处、‘明显’8处……再加上大量的医药卫生专业名词,搞得大家看不懂,其实我自己也看不懂。”
有评论认为:新医改方案之所以难懂,是因为套话太多。对于许多核心问题,依然只有原则性说法。钟南山院士也说:“新方案中并未提出资金投入的多少,甚至连基层医疗投入多少的一个百分比数字都没有。我现在更关心的是资金如何落实,资金如果不落实,医改将成为空谈。”
新医改草案出台历时两年,16个职能部门反复调研,还有9个国内外咨询机构平行调研,最后出台的居然是一份看不懂的草案。有尖刻的意见认为:“医改方案难懂,绝非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恐怕是有关部门对怎样把专业话语说明白,少了点研究。越不说明白,似乎越显得高深莫测;越是模棱两可,操作起来自然有更多变通余地。”
为啥看不懂?协调关重重
“这个方案可能较少地考虑公众接受的程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北大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表示:“如果开始就考虑到征求一般民众的看法,我们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文风,把一些重要的问题突出。”
他认为,医改以前重点讨论的议题,在草案中都有涉及,但显得面面俱到而无重点:“没有一点我们以前谈过的东西在里面找不到,但可能就让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人感觉到没有一个重点突出。”
除了文风欠缺考虑,医改方案的空泛更可能缘自医改实践的复杂性。“医疗服务的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刘国恩说,“所以这两个搅和在一起,使得这个行业的改革比其他行业更要尖锐,更要困难。因此也有客观的原因,使这个报告显得冗长和复杂。”
“设想一下,如果这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性的医改方案,那就不是一万多字能写完的,不知道几十万字才能写清楚,那就可能不仅是‘看不懂’了,还要‘看不完’了。”医改专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表示,“这个方案实际上是定目标、定框架,具体的配套措施的实施方案我们还没看到。”
作为一个改革的指导意见,应该态度明确地突出几个核心原则,而刘国恩在《征求意见稿》中没有看到这一点。他认为,这是《征求意见稿》为了平衡各方的不同意见,把不同机构的医改版本中某些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涵盖在内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