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几个临床问题
www.yongyao.net  2009-1-13 17:29:2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七.药物提高电转复的成功率

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可能伴有心肌缺血、症状性低血压、心绞、心力衰竭、预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紧急情况。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是及时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指南中Ⅰ类推荐的治疗为紧急电转复。虽然非择期电转复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高,但仍有一定的失败率,而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能提高电转复的成功率,还有益于电转复成功后的窦律维持。

临床医生电转复术前常给病人服用胺碘酮、地高辛及利尿剂等药物,用来提高电转复的成功率、减少电转复后短时间内房颤的再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这两种作用都与术前服用的药物剂量相关。胺碘酮可以降低心室肌及心房肌的除颤阈值,有利于室颤及房颤的电转复治疗。

为提高电转复治疗的成功率,可采用电转复之前预先给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在首次电转复失败后给药,使随后的电转复治疗能获成功。一组应用伊布利特治疗的结果表明,对于心房扑动的电转复治疗,预先给药可使转复的成功率高达100%,而首次电转复失败的28%病例中,失败后再给予伊布利特治疗,可使这些病例的再次电转复成功率达100%。因此,心房颤动的电转复治疗中,应用药物提高电转复的成功率十分重要。

八.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时,应当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两类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以累加,而两者应用剂量的减少,使副作用发生的几率随之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的组合方法较多,几乎任意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都无绝对的禁忌,例如小剂量的洋地黄与b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时,能提高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又能减少单一用药剂量较大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时,还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问题。例如胺碘酮与华法令合用时,其能抑制华法令的代谢,因此两者同时服用时,应根据INR的测定结果,适当减少华法令的服用剂量。同理,与胺碘酮同时服用的地高辛也应剂量减半。

九.重视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同时应用

大量循证医学的资料已经证实,对于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多种非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已显示出意想不到的疗效,这些药物包括降脂药物、ACEI、ARB等。最早的资料源于TRACE研究,该研究中,随机应用群多普利后与对照组相比,应用ACEI治疗组新发生的房颤相对减少了55%。SOLVD研究也证明了同样结果,心衰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后,3年内房颤的发生率(5.4%)比对照组(24%)明显降低。另一项研究比较了随机应用胺碘酮与胺碘酮+依贝沙坦治疗的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用药组的房颤复发率55.9%,比单用胺碘酮组(79.5%)明显降低。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ACEI、ARB等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后,对高血压、心肌梗死、电转复、心衰病人的房颤风险分别下降23%、11%、51%、32%。此外,这些药物的同时合用还能减少房颤的复发率,一组单用胺碘酮治疗时,一年内房颤的复发率41%,而加服ARB和ACEI后复发率下降为19%及24%。这些药物对房颤明显治疗的机制是减少了心房肌的解剖学和电学重构,抑制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结果。此外,这些药物的降压作用,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和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等也起到同等重要作用。

因此,临床医生治疗房颤时,应当高度重视这些药物的同时应用。

十.药物治疗房颤要兼顾治标治本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要注意对因和对症的兼治,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房颤的治疗也不例外。治疗房颤时不仅应当针对房颤给予治疗,同时对引发房颤的可能病因也要兼治。2006年国际指南中提出引发房颤的五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扩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提示相当比例的阵发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与这些基础疾病有关,临床医生治疗房颤时应注意对这些病因的兼治。

除此,治标治本的兼顾还有另一层含义,胺碘酮与b受体阻滞剂这两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兼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对于这几种病因引发的心房颤动,应用胺碘酮或b受体阻滞剂治疗时能起到一箭双雕、对因与对症的兼治作用,有望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心房颤动的治疗对临床医生既是一个基本功,又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不断的积累与沉淀,房颤的治疗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来源:医师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