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各类止血带止血性能的研究进展
www.yongyao.net  2009-1-10 16:29:23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王 艳,朱大乔,王志红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433)

大出血是创伤后早期诱发死亡的常见因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止血,对挽救伤员生命、稳定伤情、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止血带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止血方法,在外科四肢手术止血和创伤救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止血带的应用

1. 1  止血带的止血原理 止血带的止血原理为阻断动、静脉血流。止血带的张力应根据伤员的年龄、肌肉发育及受伤部位不同而不同,以达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恰能止血为度。止血带过松,仅能压迫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出血更多,引起止血带以下组织淤血、水肿;过紧,会导致软组织、血管和神经损伤。

1. 2  止血带的应用指征 并非所有的肢体出血都须用止血带止血,对静脉、小动脉及大多数软组织等出血,一般应用加压包扎即可达止血目的[1 ] 。只有肢体较大的动脉出血或加压包扎无法止血时才须应用止血带止血。

1. 3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1. 3. 1  使用部位 止血带使用部位一般选择在上臂或大腿上1/ 3 处。战伤时,止血带位置应尽量靠肢体远端,距伤口5 cm ,避开关节部位。手术时,止血带应扎在手术部位上端远离手术野至少10~15 cm 处,以方便无菌操作,防止术后感染[2 ] 。

1. 3. 2  止血压力和时间 掌握适宜的止血带压力和持续应用时间可减少止血带并发症的发生。人体上肢的肱动脉血压正常值为100~140 mmHg (1 mmHg = 0. 133 kPa) ,下肢的股动脉血压正常值为110~150 mmHg。Lundborg[3] 通过临床观察认为,上肢止血带压力只需超过动脉收缩压70 mmHg ,下肢只需超过100 mmHg 即可止血。止血带袖带的宽度非常重要,袖带越宽,阻断动脉血流所需要的压力就越低。一般认为,成人上肢止血带的压力应维持在250~300 mmHg ,下肢应在500~600 mmHg ,儿童和瘦弱患者压力可适量减少[ 4 ] 。对于止血带使用安全时限的研究已较成熟。资料[ 5 ] 显示,止血带持续应用时间最长为2 h ,每隔1 h 松带10~15 min。

2  各类止血带的止血性能

最初的止血带为橡皮管止血带,后来出于对宽度和压力的考虑,人们陆续研制出了弹性橡皮带式和充气式止血带。随后出现了卡式止血带和单手用止血带等使用方便的急救止血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近来全自动止血带、血管内止血带和多功能止血带等具有一定智能功能的止血带得到了开发和研制。

目前,应用中的止血带主要有橡皮管式、弹性橡皮带式和充气式等。我军目前主要使用的仍是橡皮管止血带(宽1 . 5 cm) ,另已研制有橡胶式(宽4. 5 cm) 、局部充气式(宽13 cm) 、环绕充气式(宽7. 5 cm) 和卡口式(宽2. 8 cm) 等止血带[1 ] 。美军[6 ] 曾对其现有止血带进行系统评价,发现它们存在着止血不完全、操作不简便等缺点,另外,还易造成严重疼痛或组织损伤。针对止血带的这些缺点,研究者从不同方面作了改进和创新。

2. 1  橡皮管止血带 各级医院普遍使用,使用时放于皮肤上须加衬垫,成本低,价格便宜。缺点在于束紧皮肤时与皮肤接触面积小,患者痛感明显,皮肤干燥时容易松动,且压力不易掌握,应用时容易导致皮下淤血、肿胀,极易产生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2. 2  弹性橡皮带式止血带 刁有芳等[7]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ET21 型止血带,其由宽4. 5 cm、长110 cm、厚1. 5 cm扁平橡胶止血带和金属扣组成,结构简单、携带和操作方便、重量轻、宽度较为合理。此种橡皮带可替代橡皮管止血带用于肢体手术止血,更适用于战伤四肢血管伤的暂时性急救。缺点为因无测压装置,压力不容易掌握。

2. 3  充气式压力止血带 此种止血带比橡皮管止血带增加了宽度,使肌肉受压面积内受力均匀,且有压力显示器,且可以调节止血带压力。陆松敏等[8 ] 研制的PT21 型止血带既可稳妥止血,又可保留部分远端肢体血液循环的局部加压止血方式,与橡皮管止血带和环绕充气止血带相比,止血效果更可靠,使用更方便,安全使用时限大大提高。夏霆等[4 ] 研制的新型低压延时止血带通过增加止血带宽度,可以用接近动脉血压力的止血带压力来阻断动脉血流,由于其采用低压止血,减轻了压力对神经的致伤作用,延长了止血带的持续使用时间。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的缺点为使用过久压力指针容易不准,连接管容易漏气。美军[6 ]在评价现有止血带基础上,经试用认为气囊式止血带止血效果较好(上、下肢止血成功率均为100 %) 。

2. 4  卡式止血带 卡式止血带是一种新型的机械法加压止血带[9 ] ,具有快速自动锁紧和解脱机构,并适当增加带宽,既能快速有效止血,又能减轻对远端肢体的损伤,使用时患者一只手即能操作,尤其适用于战时伤员的自救互救。王明德等[10 ]介绍了一种卡式止血带的设计与应用。取一根普通的橡皮管,从距离一端5 cm 处向另一端每间隔0. 5 cm 设置连续5 个实心结,每个实心结的大小以橡皮管的直径为直径,在距离橡皮管的另一端10 cm 处,设置一个高硬度的“C”型卡口,在“C”型卡口的边缘设置一个斜面稳槽,“C”型卡口与实心结两端之间的长度根据止血部位而定。运用时围绕规定部位的肢体拉长并将实心结卡入卡口内即可。

2. 5  单手用止血带 近年来美国[6 ]研制的单手止血带采用环行尼龙网收紧作用进行止血,可使单个伤员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完成一侧手臂或大腿伤口的包扎止血。另外,美国研制的棘齿状止血带可单手操作,便于伤员自用,易松解和再加压,适合长途后送时应用。上肢止血成功率为92. 9 % ,下肢为84. 6 % ,止血效果较好。

2. 6  全自动止血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全自动止血带相继应用于临床,如阮汝清等[11 ] 研制的ZKZ2A 型自控肢体止血带,专为战时止血带研制了自动语言报警系统,它随止血带一起使用,可同时输入数名伤员使用止血带的信息,并可设定报警时间,报警系统将自动提醒为伤员松解止血带。此种止血带特点是具有充气快、压力稳定、可数字显示和定时报警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手术肢体止血以及创伤急救等。张霞燕等[12 ] 报道了ATS750 止血带系统的临床应用。它是一种采用电脑数字控制,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设定压力,通过新型高效气泵快速充气于止血带内,从而压迫肢体,阻止血液循环,达到止血目的。ATS 750 止血带系统具有压力低,设定手术时间长,止血更彻底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小儿。董纪元等[13 ] 研制的ATS1000 型自动充气止血带,相比普通空气压力止血带,其具有技术先进,设计合理,调整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懂,仪器与气囊连接紧密、密度程度高、不易漏气,实际压力比普通空气止血带压力低100~300 mmHg ,止血效果好等优点。最新型的数字式电动充气式止血带,可根据伤员血压变化自动充、放气,并具有报警功能,在平时使用中效果较好,但在战时应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14 ] 。

2. 7  血管内止血带 陈庄洪等[15 ] 报道了创伤急救用制式“血管内止血带”,适用于临近躯干的大血管(如颈部、肩锁部、骨盆部等) 损伤的止血,特点为既能阻断动脉腔内的血液流动,又不损伤血管壁,携带和使用方便,较好地解决了野战条件下往后方运送伤员时间长、就地救治血管创伤难等问题。

2. 8  多功能现役止血带 李著等[16 ] 报道了一种改进的多功能现役止血带。本装置针对现役止血带使用的不便做了改进,作为各型止血带的附件,其定时报警功能可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能减轻战时救治工作量。此装置还加入了身份识别、伤员寻踪等功能,全套装置分为单兵端、搜救端。但本装置目前功能仍较单薄,如能采用相关传感器,采集伤员生理数据,则能真正发展成为“战地即时寻踪救护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