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病人选医生机制改善医患关系
www.yongyao.net  2009-4-9 14:25:29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改革创新纪实之一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走进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醒目的告示:“尊敬的患者,您可以在就医的过程中选择您满意的医生;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再次选择,直至您满意为止。”

大厅的几个挂号窗口前,来看病的人排成长龙。窗口侧面的大型公示栏上,贴着医院各个科室“今日门诊医生”的照片、医学成就简要介绍和出诊时间。患者挂号时,可以任意挑选一名专家或主治医师作为自己的医生。

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以医生为主导、由病人选医生”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于1998年9月1日正式运行。至今已度过整整十个春秋了。

近日,记者来到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采访。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位于都市繁华城区、海河之滨,建于1957年,原名天津市河东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以研究、治疗肝胆疾病为特色,各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再生医学疾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天津市ICU质控中心、天津市呼吸机治疗研究中心、天津市营养质控中心等均设在该院。

医院现有职工1807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14名。医院有病床1080张,20多个业务部门。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是一所以治疗肝胆疾病为特色的老医院。然而,从1994年起至1998年,床位的使用率却在逐年下降,5年间下降近40个百分点,门诊量也下降了50%左右。

1998年9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病人选医生”机制的实行,在中国医疗界,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陪同记者采访的李副院长由衷地说:“这项改革来之不易,不但得有思路,更得有胆量和气魄。”

俗话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在生命的苦旅上,医院是驿站,谁都免不了要跟医生“亲密接触”。当个别医生在为病人进行假治疗,医院还助纣为虐,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时,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勇敢地站出来,采取“让病人做主、挑选医生”的做法,要根治这个痼疾。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有过人的勇气和胆量,这个人就是杜智,医学博士、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第三中心医院院长、天津市肝胆病医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留学人才等众多荣誉称号。

1998年4月,杜智谢绝国外医学机构的高薪聘请,从英国留学回国,走马上任第三中心医院院长。

在杜院长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儒雅的学者型领导。

谈起病人选医生的实施,杜院长说:“我们这项改革措施综合来看有4个因素:水平、质量、服务、费用,也就是病人对医生评价的标准,也是医院对医生考核的主要内容。”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他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有种发自肺腑的朴实和诚恳,也透出喜悦和欣慰,自信和自豪。杜院长娓娓而谈,这个大胆的想法看似偶然,其实是杜院长经过多年思考、总结、探索的结晶。它犹如一磅重锤,敲响了中国医院传统管理变革的钟声。不少人心存疑问:病人是来看病求医的,怎能像进超市一样,随心所欲呢?可杜院长认为,如果患者真的像进超市一样,能挑选自己满意的商品,那不更好吗?

然而,医院内混日子的人愤然要求调离,医术差的医生把状告到了上级机关。各方人士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医院实行“病人选医生”的管理机制,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后来,经过一年的运行,大家都从心里服气了,社会上也认可了。

当年医院的变化,也证明了这一项改革是成功的。1999年1至7月与1998年同期相比,医院门诊人次增加11.8%,出院人数增加53.4%,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增加4.8次,床位使用率增加21.4%,病人平均住院日减少1.7天,单病种平均住院费用下降344.9元。

2000年3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到该院考察,将此机制作为医疗卫生界的创新举措在全国县级以上医院进行推广,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医改之路由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