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关节炎的特点
www.yongyao.net  2009-8-6 13:45:2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3.3 局部性基因治疗 由于关节炎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基础是关节滑膜的病变,选择滑膜细胞作为基因转染的靶细胞,可使病变关节腔内目的基因蛋白表达产物浓度相对较高,治疗作用增强,同时减少非靶细胞或器官的治疗暴露,有助于降低全身性治疗的毒副作用。Lubberts等[19]发现一次适度剂量白细胞介素10表达载体的关节腔内注射,可使关节内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升高且不会引发明显的全身性毒副作用。Whalen等[20]将编码EB病毒白细胞介素10的修饰后腺病毒载体局部注射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鼠的病变踝关节中,发现单一踝关节内注射对全身多个关节的病变也表现出类似的抑制作用。Lechman等[21]发现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兔的一侧膝关节内注射编码EB病毒白细胞介素10的腺病毒载体后,白细胞介素10在关节内的表达可明显地减轻关节腔内白细胞的聚集,软骨基质降解得到抑止,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减少,滑膜炎症缓解的同时,又可保持高水平的软骨基质合成。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抗关节炎作用也同样在对侧注射空白载体的对照关节内观察到,说明局部关节内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同样存在对其他关节的保护作用。近期Khoury等[22]在全身性肌肉注射和关节内局部注射治疗的对比实验后认为,虽然关节腔内注射的治疗途径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暴露,但与肌肉注射的全身性治疗相比治疗基因表达的时间较短、强度较弱而所需的治疗剂量却大,肌肉注射的全身性治疗优于关节腔内注射的局部治疗。

3.4 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组织体外基因导入实验结果  传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明显毒副作用,造成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差、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状况。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已完成的研究主要采用将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滑膜和软骨组织移植于实验动物体内,对实验动物进行白细胞介素10基因注射,观察和分析白细胞介素10对人病变滑膜和软骨组织的治疗和保护性作用。Jorgensen等[23]将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滑膜和软骨组织移植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体内,鼠静脉注射编码病毒白细胞介素10的重组质粒,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3周后,在移植的人滑膜组织中也检出了病毒白细胞介素10 mRNA,滑膜组织对软骨的侵袭被显著抑制。实验结果提示人滑膜细胞可被转染白细胞介素10基因并进而成为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细胞,进而抑制病变滑膜组织对关节软骨的侵蚀, 达到治疗目的。Muller-Ladner等[24]在体外条件下,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联合转染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P55、鼠白细胞介素10和病毒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然后将被转染的滑膜细胞和同个体的关节软骨同时移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的体内,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P55基因治疗只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侵袭和降解软骨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鼠白细胞介素10和病毒白细胞介素10联合基因治疗则对滑膜成纤维细胞对移植软骨的侵袭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Neumann等[25]分别以反转录病毒或腺病毒为载体,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体外联合转染白细胞介素1受体抗体和病毒白细胞介素10基因,然后将被转染后的滑膜细胞和正常软骨移植于SCID鼠的皮下,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虽然以人组织细胞为靶细胞研究目前报道较少,尚无人体实验的报道,但这却对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开拓了视野。

4 结论

基因治疗为关节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综上所述,多种组织或细胞均可成为白细胞介素10 基因治疗的靶组织或靶细胞,转染后分泌合成对关节炎有治疗意义的白细胞介素10;无论是全身还是局部性基因治疗,均可对关节炎的发生、病变程度、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改变产生保护性作用,作用机制呈现多样性;局部基因治疗不仅对注射部位的病变关节产生治疗作用,而且对全身多个关节均可产生保护性作用,同时有可能避免全身性治疗造成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不必要的治疗暴露;白细胞介素10 联合其他炎症抑制性细胞因子或促炎症细胞因子抑制物基因治疗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转染载体,如何使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如何进行治疗的安全性评价等,将是今后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