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包括浆液性微囊腺瘤、浆液性寡囊性界线不清的腺瘤( serous oligocystic ill demarcated cystadenoma)及von Hippel2Lindau 相关囊性病变。浆液性囊腺瘤通常呈为小囊或微囊, 但也可发展为巨大囊性病灶。大体病理上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一般单发, 边界清楚, 由大量直径0. 1~0.5cm微囊组成,这些微囊围绕中心星状疤痕排列,疤痕可见小的钙化点。镜下,浆液性囊腺瘤内衬富含糖原的单层立方上皮。大多数浆液性囊腺瘤内可发现VHL 相关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位点在染色体3p25 上[5 ] 。
粘液性囊性肿瘤与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病理表现基本相同,但前者具有致密间质细胞呈巢状排列的典型特征,且与胰腺导管系统不相通,而后者与胰腺导管系统相通,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典型特征[6 ] 。在不同的研究中,粘液囊性肿瘤中侵入性与非侵入性肿瘤所占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病理取样不同而造成的结果[7 ,8 ] ,有文献报道,导管乳头状粘液瘤中原位癌和侵入癌分别占5 %~27 %和15 %~40 %[9 ] 。
典型的实性假乳头状瘤是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可以发生恶变。按照WHO 的分类标准,符合恶变标准的实性假乳头状瘤(侵犯血管和神经鞘或发生淋巴结和肝转移) ,可定义为实性假乳头状癌[10 ] 。大体病理上,肿块较大,平均最大径为9. 3cm ,有完整的包膜,可以坏死、出血、囊变。镜下,细胞主要有两种排列方式:实体状和乳头状,实性部分内可见到坏死、泡沫状巨噬细胞、胆固醇结晶、肉芽组织和钙化等[11 ] 。
3 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 CT、MRI、超声(US) 、超声内镜( EUS) 、逆行性胆胰管造影( ERCP) 及PET2CT等。多层螺旋CT有很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成像速度快、可进行MIP、VR 及曲面重建等,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MRI 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近年来随着MRI软件及硬件技术的发展,MRI 在胰腺囊性病变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US 价格低廉,实时成像,可用于筛查胰腺囊性病变,但易受肠道气体干扰并与检查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密切相关;EUS 对于囊性病灶,特别是较小囊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囊内取液以及对囊壁、囊内间隔、囊壁结节取样活检等有一定优势[12 ] ,一般认为EUS 活检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肿瘤沿穿刺路径种植转移的可能,对有经验的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行EUS 检查对病人的要求较高、且耐受性较差、检测较费时,对远处转移的检出常有明显受限;ERCP 因术后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且只能显示胰管系统的形态,所以目前诊断性的ERCP 应用较前已有减少;PET及PET2CT多用于全身及骨转移的检出。因此,胰腺囊性病变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CT、MRI 及US/ EUS ,下面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的CT、MRI 及US/ EUS 表现。
非肿瘤性囊性病变/ 肿瘤样囊性病变中,假性囊肿最为常见[13 ] ,病变多为单房性,无内部间隔及实质成分,囊壁可
钙化,大多可追溯到存有胰腺炎病史。影像上常可同时见到胰腺炎症、胰腺实质萎缩、胰腺实质钙化以及胰腺导管内结石并引起导管壁变薄扩张等征象。复杂性假性囊肿内液体密度可以比较混杂,较单纯性囊肿的密度为高,主要是由于其内出血等原因所造成。假性囊肿内如出现感染,其内见到气体,则可诊断为脓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