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F)是一个严重的大众健康问题,在美国HF作为主要因素或参与因素,导致每年100 万患者住院治疗,近30 万患者死亡[1 ]。我国HF 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HF 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各种心血管疾病一旦发展到HF 阶段,多种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交错在一起,极大增加了诊治难度。因此,对HF 治疗的研究、特别是药物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循环领域的一个主攻方向。通过回顾2007 年HF 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分析和思考我们在治疗HF 的进程中现在已走到哪一步,距离征服HF 还有多远。
1 血管紧张素Ⅲ转换酶抑制剂
当我们认识到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S)在HF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后,HF 的药物学治疗先后研发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 和ARB 的出现,使HF 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那么RAS 是否还有参与HF 病程进展的生物活性物质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年发现血管紧张素Ⅲ(AngⅢ)受体部分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相同,包括AT1 和AT2 受体,尚有一些未明的受体[2 ]。既然AngⅢ受体部分与AngⅡ相同,所以AngⅢ与AngⅡ同样参与HF 病程的发展和恶化。现有研究证实[3 ],AngⅢ可促进心肌纤维化,参与中枢血压调节。减少AngⅢ的生成或增加AngⅢ转化,将成为HF 药物治疗一个新思路。
AngⅢ,即血管紧张素2- 8(Ang 2- 8)是由精氨酸、缬氨酸、洛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成的7肽。AngⅡ经氨基肽酶A(APA)水解N 末端一个门冬氨酸后生成AngⅢ,而AngⅢ在氨基肽酶N(APN)的作用下水解N末端一个精氨酸后生成Ang3- 8,即AngⅣ。AngⅢ产生过程中APA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APA 酶的活性,可以减少AngⅢ生成,即血管紧张素Ⅲ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已报道的血管紧张素Ⅲ转换酶抑制剂包括:RB150[4 ]、PC- 18 和EC- 33 [2 ]。这些血管紧张素Ⅲ转换酶抑制剂已初显一定的临床效果。
2 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加压素(AVP)也叫抗利尿激素,是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9肽。AVP 是通过其受体发挥作用,目前已知的AVP 受体有3 种亚型,根据与受体相关的第二信使系统不同,AVP受体被划分为V1a 受体、V1b 受体(也称为V3 受体) 和V2 受体。AVP 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管收缩、左室重构和水潴留,这些作用可以增加心脏前、后负荷,引起低钠血症,因此也成为HF进展的原因[5 ]。HF 药物治疗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阻断AVP受体,改善HF 患者血流动力学、纠正低钠血症和预防心室重构,进而降低HF 患者的死亡率[6 ]。
托伐普坦(tolvaptan)是一种口服、非肽类、可选择性阻断肾小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V2 受体的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并具有排水不排钠的特点。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07 年会公布了EVEREST 研究结果[7 ],该项研究在20 个国家、359 个中心进行,4133 例HF 患者被随机分入托伐普坦治疗组(2048 例,30 mg/ d)和安慰剂对照组(2085 例)。结果发现,托伐普坦对心衰患者具有快速、持续、安全的脱水作用,在急性期使用可使患者获益,但对慢性心衰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