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仅关节炎疼痛患者就超过一亿人。作为镇痛药的主力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每天在全球有3400多万人服用,在国内也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在日前举办的一次疼痛治疗论坛上专家表示,由于疼痛患者人群庞大,疼痛用药更应注意疗效与安全并重。
不能治着“腿痛”添“胃痛”
100多年前,作为解热镇痛的革命性药物——阿司匹林正式问世,这也代表着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品类的诞生。长期以来,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疼痛、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损伤的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的唐福林教授指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之所以能够抗炎镇痛,与其抑制人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有关。但科学研究发现,环氧化酶其实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如果不加选择一起抑制,则在抗炎镇痛的同时,极可能产生胃肠道损伤和血小板功能抑制等副作用,对胃肠道高危患者的威胁则更大。由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时抑制两种同工酶,它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大量研究证实,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可引起上消化道穿孔、溃疡、出血等不良事件,消化不良平均发生率为10%—12%,最高可达50%;服用2个月以上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平均镜下胃溃疡发生率高达21%。美国1997年ARAMIS研究显示,美国每年因服用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而引发胃肠道事件的死亡率,骨关节炎病人达到0.1%。另有研究报道,在美国胃肠道副作用还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负担,对于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大约每花费1美元,都要另外花费60美分在其引发的不良事件上。
北京友谊医院药学专家王汝龙教授介绍说,1999年全球第一个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的诞生,大大减少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这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主要抑制导致炎症和疼痛的COX-2,因而既具备抗炎镇痛的显著疗效,又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 2010.03.24
- 2010.05.27
- 2010.05.28
- 20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