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医药常识 > 正文
怎样防止出现“打谷黄”
www.yongyao.net  2010-6-19 16:33:14  来源:家庭医生报  责任编辑:lingling19860810
分享到: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俗称“打谷黄”,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多发生于秋收水稻时和暴雨或洪水泛滥之后。鼠类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由于患病后全身皮肤黄染,就象刚收获的谷子一样黄,“打谷黄”因此而得名。但是,“打谷黄”亦可发生于渔民、矿工、下水道工人、屠宰工人及饲养员等。 钩体对人主要是间接接触传播。带钩体的动物尿排出钩体,污染周围环境,人接触这些污染物而受感染。侵入途径是通过皮肤和黏膜。钩体通过皮肤侵入体内后,轻者似一般感冒,3~5天体温自动下降而恢复;重者出现明显的肺出血、肾功能衰竭或脑炎,甚至死亡,较为凶险。故对钩体病的处理应强调“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治疗)的原则。早期应用青霉素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杜绝“打谷黄”流行,关键在于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消灭老鼠,开展圈猪积肥,防止畜尿到处污染。

2、切断传染途径 采用旱田割稻,即在稻收季节,将田中水排干。

3、加强水源管理 防止水源污染。家畜池塘与人用池塘分开,防止食物被鼠尿污染;防洪排涝时在流行区不要下水,不到河沟洗澡。

4、预防接种 注射钩体菌苗,可以提高抵抗力。对农村学龄儿童、青壮年农民及初次到流行区参加农业劳动者,一般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进行菌苗接种,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