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慢性病用药 > 正文
关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www.yongyao.net  2010-6-8 22:46:55  来源:39健康网  责任编辑:zsskily
分享到:

作为改变糖尿病患者命运的重要发现,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不仅1型糖尿病患者依赖于胰岛素,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也需要使用胰岛素。在胰岛素应用于临床的数十年中,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其制剂经历了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再到胰岛素类似物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也正是人们追求生理性降糖的写照,即不断研发能更好地模拟正常人体生理降糖模式的胰岛素,使糖尿病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在胰岛素类似物家族中,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是重要的一分子。它的研发思路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比人胰岛素更好地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模式。迄今,速效胰岛素已应用于临床多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而今年6月发布的4项胰岛素类似物安全性相关回顾性研究引起人们对胰岛素类似物安全性的关注。在此,就让我们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共同回顾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关注疗效更好地满足餐时胰岛素需求

正常人体的餐时胰岛素分泌模式分为早相和晚相,即在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的刺激下,胰岛素迅速分泌入血,在餐后约30分钟达峰(称为早相分泌),随后若血糖持续升高,胰岛素在早相分泌峰衰减后仍平缓分泌,直至血糖恢复正常时胰岛素分泌也恢复至基础水平,这被称为晚相胰岛素分泌。其中,早相胰岛素分泌在餐后血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餐后血糖过度升高及后期血浆胰岛素的持续升高。理想的外源性胰岛素也应该能够模拟早相分泌特点,从而良好地控制血糖。

人胰岛素难以满足餐时胰岛素需求

人胰岛素分子通常易形成六聚体结构,皮下注射后须解聚成二聚体,进一步解离为单体才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发挥降糖作用。由于存在解聚、吸收过程,短效重组人胰岛素在皮下注射后约30分钟才起效,达峰时间长,作用持续可达7~8小时。而且因个体差异,注射相同剂量人胰岛素后最终进入循环的量也会有明显差异。

这样,一方面,为保证降低餐后血糖,人胰岛素需要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进餐时间提前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延后则易引起低血糖。另一方面,由于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存在解聚和吸收个体差异,最终进入循环的胰岛素量无法精确预估,可能造成胰岛素过量或不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