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员工自揭“家丑”
强生医疗器材与官员腐败的纠葛姑且不论,那么,在充斥着潜规则的医疗市场,它可以洁身自爱吗?时代周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强生医疗器材的员工沈浩(化名)。
据介绍,强生医疗器材主要按产品来划分组,如LifeScan组(血糖仪)、Endo组(微创产品)、Ethicon组(缝线),每个组又根据细的产品划分部门。由于大部分是进口产品,价格高,大多数组的产品主要销往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营销模式是:强生的医疗代表向医院做产品的推广,然后代理商去做临床要求、铺货等工作。
“强生的学术推广有着太大的优势,不定期在省里召开学术会议,从各市邀请重点医院客户参会,请专家讲课,给客户强化强生的品牌,同时吃好喝好住好,肯定是五星酒店,让人感觉强生确实是个大公司。”沈浩承认,学术推广过程中,不乏各种小恩小惠的“花头”。
一国产血糖仪销售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外企每年都会邀请重要医生外出旅游、学术研讨,即使医生不卖血糖仪,也可获得类似回报。这种回报往往冠以技术服务费、顾问费等名义,并以“售后服务”等类别写入公司的财务报表。
他说,强生的代表一般就做科室推广,“我们都经过专业培训,然后去医院了解需求,再引导医生认可我们的产品,这个过程经销商没这个心也没这个精力去学了再做。我们拿到科室提单到设备科,接下来就由经销商去设备科与院方做工作了。临床试用也会由经销商去做院长的工作压到科室,里面的猫腻不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
沈浩表示,对于代理商的选择,一是要看有没有跟强生长期合作的意愿,二是看代理商的实力,包括资金、规模、近几年的发展是否良好、在市场的覆盖能力、公司代表的工作能力等,由于医院也会涉及到压款、回扣等,所以对经销商的考评是多方面的。
由于强生血糖仪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医院和药店占有率很高,销售模式相对成熟,因此不需要医疗代表再去做临床推广工作。“代理商来做大部分工作,分一级、二级、三级代理商,利润层层划拨,所以医院卖得贵也有这个原因,就是强生出厂一个价,然后总代理加价,分销商要保证利润和医院的回扣再加价,医院加价后再卖给患者。”沈浩称。
但是缝线组是强生医疗器材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组。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猎头正大量在二三线城市为强生招募医疗代表。
沈浩表示,强生在国内成立了几个工厂,缝线组的产品逐步开始国产,准备走中端消费者路线,所以开始攻二三线城市,为此缝线组专门划分了S1和S2团队。S1团队主要是维持一线城市的所有医院以及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而S2团队是新成立的部门,专门做二三线城市除三甲以外的所有医院,因此大量招人。
据了解,S2团队所扎根的二三线城市,由强生代表先在当地选择几个优秀的经销商,然后强生的地区经理与大区经理一一面试,最后一个城市只选取一个经销商,直接从强生指定的物流平台拿货,既可以保证经销商利润,也保证价格体系不乱,不会再出现串货。
但强生医疗代表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管理经销商。沈浩说,对于价格上限及医院的贿赂、回扣等,“一般不干涉,但如果医生不满意(指的是回扣低)而影响销量的话就要插手了。”
“强生是不会直接跟回扣这些挂钩的,全是走学术路线,回扣这块都是由经销商出。比如缝线,会根据每个科室使用的线来算,一般三甲医院一个月至少有800根,而二三线城市的医院一般一个月用300根左右,一根缝线的返点至少几元钱。”
时代周报记者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公布的《部分常用耗材价格公示》上发现,强生各种缝线的价格从53元到67元不等。如果按一根缝线返点至少5元算的话,返点大约是10%。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直言,有代理商的话,强生不直接跟医院产生现金交易关联,风险就会减少很多。这也许是强生屡屡涉险过关的因素之一。
对此,蒋柯表示,“我们跟代理商就是做生意,我们还没有发现代理商有贿赂行为。”
时代周报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2006年哈尔滨鸿德霖经济贸易有限公司采取报销差旅费、住宿费、给回扣、送化妆品等手法向医生行贿,以推销强生医疗器材,被罚款3万元。
2007年,昆明示好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强生”冠脉支架、导管过程中,以支付“射线补助费”形式,向9家医院心内科返还回扣款224.196万元。
对于已被执法机关披露出来的贿赂案件,蒋柯仍辩称,“这个跟我们没有关系。代理商还有代理别的产品,不一定是强生的产品出问题。”
在2007年,强生向美国联邦官员发出预警,称部分海外子公司在医疗器材行销中存在不正当行为,为此,强生医疗器材部门全球董事长麦克·道默引咎辞职。对于案件所指强生海外子公司是否涉及中国市场,蒋柯坚称,“需要跟国外确认,但是我相信应该和强生中国没有什么关系的。”
对于一再被爆出贿赂,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却一直安然无事,北京中银律师所律师董正伟认为,“代理商行贿,后果也应由被代理人承担,只要是授权代理,被代理人就不能推卸责任。”
- 2010.05.28
- 2010.05.31
- 2008.10.29
- 200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