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指病人出现的病征,全部或主要是由于心脏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疾病。它可以作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形式出现,诸如:胶元病、代谢病、周围神经或肌肉疾患、癌瘤、肉芽肿、心脏肿瘤或全身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等。这类心脏受累及的现象称作“继发性心肌损害”,由于治疗需要针对原发病,本文不再详细赘述。其次一类叫作“原发性心肌病”,或称“特发性心肌病”,目前对于造成这类疾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将此类心肌病分作以下三大类。
一、充血型心肌病 为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为心脏扩大。被考虑的发病原因有长期饮酒(包括啤酒在内)、营养不良、产后、病毒感染等。
总之,凡遇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伴有血管栓塞现象出现时,需想到心肌病的可能,应及时赴医院作进一步诊治。平素要注意避免长期饮酒,适当加强营养,防止偏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特别要警惕病毒性感冒之类疾病。妊娠后要加强产前、产后保健,定期赴医院检查,孕期防止感冒,增强各种维生素的摄入。
二、肥厚性心肌病 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家族遗传倾向的心脏疾患。其病理表现为心肌不均匀的增厚,造成心脏排血障碍和心肌的柔顺性降低。病人表现头晕、胸痛、血压低等不适,病变至晚期也会发生心力衰竭。因此,年龄在40岁以下,出现上述表现者,应作进一步检查,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本病具有优越性。明确诊断的患者,需避免做剧烈的体力活动,防止精神过度紧张或兴奋,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心痛定或异搏定等钙离子拮抗剂,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限制性心肌病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脏舒张受到限制,不能有足够量的血液排出,导致肝脏肿大、浮肿、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病态。此种心肌病常常容易与肝脏疾病、结核性心包炎等病相混淆,因此,遇到类似的病征时,应该认真加以区别。
- 2008.03.20
- 2006.12.21
- 2010.06.08
- 201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