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抗肝脏纤维化治疗的共识与争论国内上市和应用甚广的几种抗纤维化药物是多种植物或动物组织集成的中成药,机制和疗效都是有争议的。传统中医根据“活血化瘀、健脾散结、疏肝理气”的理论,也形成了多种配伍的中药方剂,以治疗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但是,无论是单味药物的选择,还是混合药物的剂量和使用疗程,或是治疗效果,均缺乏现代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高的研究资料,亟待完善。迄今,具有结构明确、原理清楚、作用确实的抗纤维化化学药物尚未问世,早先研究较多的秋水仙碱,由于其副作用太大没有被批准用于临床;某些在体外试验证实的具有抑制纤维化的细胞因子或信号转导通道的某些物质等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目前有两点是得到公认的:
一是针对性非常明确的病因治疗乃是防治和逆转纤维化的最佳手段;
二是不同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很难寻找和制备“通用”抗纤维化药物。
但是,上述公认的观点最近也受到质疑。有人提出肝纤维化具共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因而通过某种干预行为有望避开肝损害的致病因子,直接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过程。我们期待着这些研究结果尽早问世。然而,无论未来研究结论如何,仍然有三点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任何抗纤维化治疗措施,都不能也不应该排斥病因治疗;
第二,纤维化过程是肝损害的严重表现,抗纤维化治疗是很好的保肝疗法;
第三,任何旨在抗纤维化的治疗措施,都不应该给肝细胞带来进一步损害,药物安全性的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六、维持肝脏功能是保肝治疗的一部分肝衰竭是最严重的肝病,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肝组织严重破坏,残存肝细胞不足以维持正常肝脏功能,尤其是营养物质的和化学物质(包括内源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化学物质的摄入)代谢功能的严重减退,导致全身各器官功能减退,内环境严重紊乱。未经过肝脏有效处理的代谢产物在血液内不断蓄积,进一步恶化肝细胞再生的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任何旨在替代肝脏功能的治疗手段都有益于肝脏功能本身的恢复。
最有效的肝功能替代疗法是人工肝疗法。机械人工肝通过有效吸附或过滤体内代谢产物和过多蓄积的胆红素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改善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也能够改善残存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环境,是各型肝衰竭有肯定疗效的替代疗法,但是,与人工肾不同,肝脏的功能远远不止清除代谢产物,现有的人工肝替代疗法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替代肝脏行使功能,不应过度夸大人工肝的实际应用价值。
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组织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肝衰竭患者白蛋白合成功能减退,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补充白蛋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不仅仅是非常重要的肝功能替代疗法,而且也是救助残存肝细胞、促进肝细胞自身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治疗手段,白蛋白还有结合胆红素、转运某些药物的能力。因此要纠正输注白蛋白仅仅是为了维持胶体渗透压、防止水肿、利尿和减少腹腔积液的片面认识,尽可能使肝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还有一种替代疗法,即将人或动物的胚肝制备成药物,直接用于肝病患者,可以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抗纤维化等等,这种治疗手段的依据是否出自于以肝补肝的传统治病观点值得探讨,实际临床意义也值得商榷;还有从人或动物胎盘制备的药物,也具有类似功能。宜慎重评价这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作为各种肝脏疾病重要治疗手段的保肝药物,其应用价值不容忽视。但是,深入探讨和揭示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客观评价保肝药物的临床疗效,合理使用保肝药物,仍然是今后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提出的一些看法或建议多为个人观点,目的是引发读者思考和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