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年冬春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使得不少患者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不然,夏天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心肌供血。
夏天气温升高,使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了3-5倍,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心肌供血。此外,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这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作。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夏季养生之道同样不容忽视。夏季减少心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对原发疾病的控制,以及对高温时期特定危险因素的管理。
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夏季,这些危险因素很容易出现波动,引发危险事件。首先是血压的波动。由于气温升高,血管扩张,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而这个时候如果降压药得不到及时调整的话,可能会使血压降得过低,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就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意外。因此,在血压容易波动的时期,建议高血压患者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必要时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便于及时调整用药,避免血压大起大落。血脂和血糖也会因夏季气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出现波动,所以也要严格加以控制。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一到夏天,饮食习惯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方面夜排档、夜宵的增加,导致暴饮暴食、饮酒无度,另一方面夏季病原菌繁殖旺盛,食物容易腐败,不洁饮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所以,夏季不但饮食要清淡,而且不可暴饮暴食,不可过度饮酒,注意饮食卫生。此外,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且是可预防的因素,所以吸烟者一定要积极戒烟。
饮食清淡,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保证水分充足摄入
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在7.35~7.45之间,可保持血管柔软。如果饮食中酸性食物过多,碱性食物太少,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食物的酸碱性与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体内消化分解后,含钠、钾、钙元素多的食物称为碱性食物,如豆类、奶类、蛋清、水果、蔬菜、海带、茶叶等等;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类、糖、禽、鱼虾等等。 每天喝奶,可以补钙。牛奶中所含钙质最适宜吸收利用。 盛夏时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最好喝一些白开水。夏季营养要注意全面均衡,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和甜食,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量。
- 2010.03.17
- 2010.06.01
- 2010.06.02
- 201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