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药品品种减少给市民带来不便
500元“免费”政策出台后,记者了解到,这一周来,岛内外的社区医院的门诊量大部分都有1—2成的回升,不少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对这一政策表示看好,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在500元 “免费”药物刷完之后,病人可能又会“回流”到大医院。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早在2008年,就有1000多种药品实行了零差价。而今年元旦实行《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后,即全省与国家政策“同步”,厦门基层医院列入医保报销基本目录的药品变成了455种,数量比以前反倒减少了。
“买基本药物,500元内可‘免费’,虽然省钱了,但也限定了可以免费的药物必须在 《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之内,病人选择用药的空间小了。”一位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缺药”已经成了不少市民对社区医院的不满之处。
议见·立场:“偏见”来源于认知不够
一方面,大多市民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进行“PK”时会选择大医院,另一方面,在社区医院就诊过的病人满意度却又比较高,这两者似乎有点矛盾,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市民对社区医院的认知还不够。
事实上,在破解社区医院对市民没有“吸引力”这一问题上,厦门市的相关职能部门、接管社区医院的公立大医院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市民质疑专家少,大医院就抽调精干专家轮流或择日在社区医院坐诊;质疑医疗设备一般,如今大多社区医院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都逐年增加。
“很多市民因为固有的就医习惯没有改变,对和社区就诊有关的优惠政策、便利措施也不是很了解,导致了很多市民在患小病时舍近求远,宁愿选择大医院”。某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女士表示,厦门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推出以后,很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市民对社区医院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市民都是到了社区就诊之后,才了解到社区就诊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处”。
在引导市民到社区就诊时,除了要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给市民更多便利和优惠之外,还应该把这些便利和优惠积极地宣传到户,而不是让它们躺在文件上“睡大觉”。
药品品种最好能再增加两成
黄医生 (某三甲医院):不可否认,社区医院设备远远不及大医院,而社区医院也主要定位在问诊和开药上,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多医院都在垫资扶持社区医院,院方也在与主管单位积极协商如何提高门诊量事宜。
对于不少市民反映的药品品种偏少,选择受限的问题,黄医生认为,改变市民的用药习惯也很关键,医生应该要学会引导病人用药。
一些市民用惯了比较贵的药,突然要改用便宜的药,就不适应了。药品越贵越好这其实是个误区。医生应该要会权衡利弊,考虑哪种药最适合病人。正确用药就好,并不是越贵越好。
同时,在用药方面,应该采取更灵活的制度。一方面,医生要尽量引导病人使用目录内药物,但同时病人也有权利选择目录外还是目录内药物,这样会更灵活。
目前,在基本药物目录里,涵盖了绝大多数基本病种的药物,但仍有一些不在其内,药品品种如果能够再增加20%左右,则可以相对全面一些。黄医生乐观地说,上述几点,若能做到,或许,这对如何拉高社区医院门诊量这一 “疑难杂症”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 2010.01.26
- 2010.05.25
- 2010.05.26
- 201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