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耳、鼻疾病,除了全身用药外,局部用药相当重要。尤其是慢性鼻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在治疗上主要靠局部用药。因此,耳、鼻局部用药方法正确与否,是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关键。
一、耳部用药:滴药前必须清洁外耳道内的分泌物,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效力。对耳道的分泌物或脓液,可先用棉签蘸3%双氧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擦干。
滴耳时的正确体位应取侧头位,患耳向上,成人可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滴入药液3-5滴;小儿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滴入药液2-3滴。有鼓膜穿孔的患者,在滴入药液后,用手指将耳屏向外耳道口按压数下,以使药液进入中耳,并经咽鼓管进入鼻咽部,这样效果更好。
耳道鼓膜病患者,滴药后应使头部向前、后倾斜数次,使药液均匀流向耳道四周,待3-5分钟后,再将头部倾向患侧,使剩余药液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如患者脓液多、鼓膜穿孔时,切忌用粉剂药,以免药粉堵塞穿孔,使脓液引流受阻,从而引起炎症向颅内发展,导致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病。再则,局部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或氯霉素,亦可引起内耳听觉损害。因此在滴药后,如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应及时停药或到医院治疗。
二、鼻部用药:滴鼻药前,也应将鼻腔内的分泌物轻轻地擤出来。滴药时可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肩下垫枕或将头悬于床缘外,使头部向后伸,鼻孔朝上,然后,往鼻腔内滴药,成人每侧3-5滴,儿童1-2滴。取坐位时,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然后滴药。
应该注意的是,滴鼻药时鼻腔须低于口腔,以免药液流入咽喉部。浓度较高的鼻眼净及麻黄素,小儿一般不宜使用,以免吸收中毒。要用也只能用低浓度的。成年人也不宜长期滴用鼻眼净,以防鼻黏膜反应性充血,形成药物性鼻炎。
相关新闻
- 2010.03.17
- 2010.03.17
- 2010.03.17
- 2010.02.09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