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饮水,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异。如大黄生用峻泻直达下焦,而蒸炙为熟大黄,泻下作用明显减弱,适用于老人、小儿便秘;炒成大黄炭,不但没有泻下作用,反而有止血、止泻及收敛作用。又如生麻黄解表,麻黄止咳平喘,等等。
同一类药,药性有别,也不能互相代替作用。如川贝母和浙贝母,同为贝母类,但川贝母偏重于治阴虚肺燥的虚证咳嗽,而浙贝母侧重于治外感及内热咳嗽,还可以解一切疮疡肿毒。又如茯苓和猪苓、胡黄连和黄连等。
同一植物的药材生长期和采摘期不同,或生长部位不同,功效也各异。比如枳实和枳壳,同为芸科植物酸橙的果实,而枳实为干燥的幼果,枳壳为成熟的果实,同为行气药,但药力不同。又如柏子仁和侧柏叶、苏梗和苏叶等均不能互相代替。
有些药名相近,但不属于同一类药物。例如桑螵蛸和海螵蛸,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刀螂的卵鞘,具有补肾、固精的功效;而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乌贼的内壳,具有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的功效。如北柴胡和银柴胡、山茱萸和吴茱萸、百合和百部等,都不能互相代替使用。
相关新闻
- 2010.01.26
- 2010.03.24
- 2010.03.30
- 2010.04.04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