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医药常识 > 正文
糖化血红蛋白: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www.yongyao.net  2010-9-2 15:23:23  来源:用药安全网整理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还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使其达标。但是现状如何呢,就广州地区而言,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比例仅为20%左右,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乐观。

根据2007年新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小于6.5%才能算是血糖控制达标。

一般患者往往爱用空腹血糖或非空腹血糖来衡量血糖水平,但这两者只能反映出即时的血糖水平。但糖化血红蛋白却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患者近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成为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医生建议,在糖尿病治疗初期,每三个月应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之后每半年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需到医院抽血检测,每次费用约80元,目前已入医保

那么血糖控制不达标有什么不良后果呢?专家称这意味着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会升高。据了解,如果HbA1c>9%就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由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每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死亡病例超过300万人。

从经济角度来说,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病人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用于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据一项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花费的总费用中有81%的费用花在治疗并发症上。

专家分析为什么血糖难达标,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排除了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来自患者自身的主观因素也非常重要,最显著的是很多病人抗拒使用胰岛素,称中国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普遍都太晚了。

同时,糖尿病治疗存在不少误区:

不知道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以为血糖一控制下来,马上就可以停药;

饮食加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石,应该贯彻治疗的全过程,但不少人始终难以坚持,抱有侥幸心理;

使用胰岛素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抗拒胰岛素,觉得打胰岛素针会上瘾,一开始打以后就‘戒’不了,死活不肯打。还有不少病人在反反复复使用口服药物好几年,实在控制不了血糖时不得已才开始用胰岛素。

据内分泌专家说,中国患者在开始注射胰岛素时,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已经到9.5%左右,这时并发症的风险已经很高,或已出现并发症,再使用胰岛素的效果也已经不那么好。

其实,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自然病情的需要,早使用可在并发症出现之前尽量使血糖达标,从长远来讲更经济。中国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比西方糖尿病人严重,更加需要补充外源胰岛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