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健康养生 > 预防保健 > 正文
戒烟好帮手
www.yongyao.net  2010-9-28 16:00:37  来源:康网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吸烟者决心戒烟:一般有两种情况,或是患有重病且因烟害而发作,医生提出“要烟还是要命”的最后警告;或是笃信吸烟有害,向往着无烟有利的境界。而决心戒烟者却偏偏忘不掉自得其便的吸烟之乐,也受不了戒断的种种苦,诸如焦虑、愤怒、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食寝不安等症状。于是,不少戒烟者自暴自弃,恢复重抽;而一旦复吸,再戒就更难。许多吸烟者提起戒烟都不免沮丧:“不是不想戒,实在是戒不掉。”因此,找到一种戒烟的最佳辅助手段,帮助戒烟者一举成功,避免失败,就成了关键。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有了,他就是“尼古丁取代疗法”。
   
    尼古丁取代疗法真的有这么“神”吗?我们已经知道尼古丁是成瘾性药物,是造成吸烟者对烟草依赖和戒烟困难的物质,因此,解除吸烟者对其依赖是成功戒烟的关键。尼古丁取代疗法将视戒烟者的吸烟情况,采用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取代品(包括戒烟贴、戒烟糖、戒烟喷雾等),并定期减少取代品中的尼古丁含量,让使用者逐步减低其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最后,当无需再使用取代品时,戒烟也就顺利完成了。
     
    当然,有人会说,戒烟说难也不难,全看戒烟者的决心和毅力了。此话不错,不要说戒烟了,就是戒毒,“冷火鸡法”也照样可以取得成功。可事实是,没有一个妥当、安全、有效且容易让戒烟者接受的方法,戒烟的成功率就是上不去,即使一时戒了,复吸的比例仍相当大。与硬性戒烟和其他戒烟方法比较,尼古丁取代疗法有着明显的优点。
   
    其一,立时戒烟,尼古丁的供应立即断绝,戒断症状的各种痛苦症状便跟踵而至,身心均受煎熬,痛苦难当。而尼古丁取代疗法用戒烟贴、戒烟糖或戒烟喷雾(分口腔和鼻腔两种),使戒烟者透过皮肤、口腔内膜或鼻腔内膜,平稳并定量吸收取代疗法提供的尼古丁,其平均剂量较吸烟者由肺部吸烟时最高浓度要低,但足以有效降低身体不适的戒断症状,使吸烟者在可以容忍的情况下坚持不吸烟。
   
    其二,立时戒烟,吸烟者断绝了尼古丁,便会产生情绪不稳的精神变化,有了取代疗法提供的尼古丁,戒烟期间情绪的不良变化也能得到预防和控制。这样,戒烟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便可减少不良情绪的打扰。
   
    其三,吸烟者对烟草的心里依赖,会使他的吸烟念头油然而起,不受控制。采用尼古丁取代疗法,因为有了取代法尼古丁的供应,能够有效消除或减轻戒烟者眷恋吸烟的念头和倾向,产生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一般情形下,或烟者的烟瘾不会发展到难以自制的程度,逼到非吸烟不可的地步。
   
    其四,吸烟者吸烟时,除尼古丁经肺部进入血管外,焦油及多种致化学成分,以及香烟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都一并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日久天长,造成吸烟者机体免疫力衰退,以肺癌为首的多种癌症、呼吸道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瘫痪)等,便也提前出现。使用尼古丁取代疗法,尼古丁以外的毒害成分都被阻止进入人体,这便给了戒烟者身体复原的开始机会,吸烟者身体加速恶化的势头也抑制住了。
   
    其五,吸烟者手上捏烟、口上叼烟的习惯是根深蒂固的。必须立即停止吸烟,于是一进入戒烟治疗,便是在向不良习惯宣战了。
    
    尼古丁取代疗法于10多年前在欧洲起步,90年代初进入美国市场,如今已是世界上戒烟效果最强和最畅销的戒烟产品。美国国家卫生部已于1996年在向全国发行的《戒烟手册》中,明确提出尼古丁取代疗法是所有医生和戒烟专家必须首先向病人推荐的戒烟手段。美国明尼苏达州森特城的海兹顿基金会最近公布了一个调查报告,这个调查发现,一般的美国公民要在前后18年里陆续戒烟10次,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虽然戒烟并非易事,但戒烟不得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该报告还提出了多种戒烟辅助方法,尼古丁取代疗法也名列榜首。
    
    当然,任何一种疗法,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协同配合,对付环境引诱和自身压力的应变能力。这样,双管齐下,其戒烟成功、操守鉴定的成功率,可以比只靠硬性戒烟、不加协助者,高出三至四倍。
     
    朋友,也许你饱受烟草的危害,正在为找不到有效的戒烟途径而大伤脑筋;你既然不想再当烟草的俘虏,又不愿因戒烟失败而受到别人的讥笑,以至怀疑自己意志力太弱。那么,何不试试尼古丁取代疗法?它一定会助你成功,帮你重新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并且因为戒烟的成功而更增加旁人对你的尊重和佩服,也更增加你对自己的信心。
 
    欲知更多详情请进:
 
    联系QQ:329451681
    联系电话:13780318817(王小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