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从现状中谋求出路
季教授特别提到,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政府与卫生部已着手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些困扰国内医生的心理社会因素会有所改观。不过,借用Lancet杂志这篇文章的结语:“如果不改善医生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中国的医改将不会成功。中国医生应更多地介入到医改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用自身经验和建设性意见来帮助医改制度的完善。”
或许上述结论过于极端与偏颇,但作为医生应积极支持和参与医改,至少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遵循职业伦理要求,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与影响,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
言语、药物与手术刀是医者三法宝
医患沟通,临床工作的重要一环
季教授指出,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但长期以来一直将此纳入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并未将其突出、作为我国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的要求,而更多地强调了专业检查与治疗技术的提高。事实上,许多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先进、有效的治疗,但如何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医患关系却困难重重,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
殊不知,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早就提出,言语、药物与手术刀是医者的三法宝。很遗憾,现代生物医学的进步使医生更多地关注了药物与手术,忽略了言语交谈的治疗功能。
平等、尊重,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一般来说,医患之间的沟通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虽然患者与家属将医生视为“白衣天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有“可为”和“不可为”之处,并非无所不能。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诊疗考虑、预后转归、治疗方案的优劣比较等,与患者和家属共同讨论与决定,即医生多数情况下是建议,由患者与家属来决定——尊重患者的权利;当然,少数情况下医生也可以决定,但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
对近年来国内医患纠纷报道需仔细分析与了解,不可人云亦云,其中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最后季教授总结到,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做到:尊重理解每一位患者,在繁忙的工作中、有限的时间里多一点耐心和细心,倾听患者的叙述,同时给予必要的安慰、支持、解释与适当的保证,但也要说明病情变化的不可预见性、可能的治疗风险,以及医学仍是从经验中积累与进步的科学.
- 2010.06.01
- 2010.06.02
- 2010.03.29
- 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