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和2009年进入医药百强的企业的位次来看,新旧更迭是市场竞争最为显著的表现。2009年医药百强位次持平的有9家企业,扬子江药业和哈药集团牢牢地把持着头两把交椅,其140亿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后续企业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位次上升的有27家企业,其中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不仅位次提升最为明显,且以100多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跨入百亿元企业行列。
企业由于兼并重组、股权变动或主营业务转移等因素导致排名位次变化是2009年医药百强位次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在医药百强中,虽然位次下降的有37家企业,但由于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而导致排名下降的企业只有4家,集中于以出口为主的原料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
2009年医药百强中,新进榜企业有27家,且较集中于化学制剂、中成药、化学原料药三大子行业。面临原材料涨价、绿色环保、资源有限的压力,制药企业的产品链分别向上下游延伸,向较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倾斜,向管理与市场营销要效率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模式值得密切关注。
与2009年世界制药前10强、前50强的销售收入占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38.4%和65.7%相比,我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30.97%,较上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提升幅度不大。
而在医药百强中,前10家、前50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医药百强中的占比分别为33.02%和76.55%,较上年的35.07%和78.39%分别降低了2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这不但与医药百强整体水平提升,以及医药百强收入规模呈两极分化态势有较大的关系,而且与大者做大、中等规模企业集聚于10亿元~40亿元区间亦有一定的关系。中间断层状况提示我们,中国医药行业要形成规模梯队,还需要培养一些中大型企业。
化药行业占据半壁江山 沿海地区医药经济发达
2009年医药百强涵盖了7大子行业中的6个,其中有47家为化学药品制剂企业,31家为中成药企业,16家为化学药品原料药企业。化学药品行业以63%的企业占比居首位,其次是占比31%的中成药行业。
化学药品行业各项指标在医药百强中的占比情况均高于企业数占比,单位企业的指标完成率较其它子行业高,但销售成本的居高则提示人们,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还可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企业管理与提高规模效应是该子行业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之一。而中成药行业相对较高的销售费用对其利润总额有一定的影响,减少运营销售环节的开支,是该子行业增加利润的一大管理手段。
2009年医药百强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和江苏入围企业均在10家以上,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27.7%;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广东5省、市均有5家及以上企业入围,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33.9%。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扶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规划得到贯彻落实,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战略实施见效。
医药百强中,单位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9.8亿元。吉林、黑龙江、天津、河北、辽宁、浙江、广东、江西、江苏9个省、市入围企业的单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是唯一平均值超过100亿元的省份。
医药百强中有59家企业属于股份制,25家属于外资与港澳台投资,6家属于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销售成本相对较高,高成本对应的就是利润的削减,由此进一步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态与对研发的持续投入。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创新与发展。而这一不良循环在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里并未凸现。特别是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相对的高利润、低成本,摊薄了销售费用的影响,并形成一定的积累与再投入。股份制企业的低利润与其较高的销售费用支出有一定的关联,相对灵活的销售策略是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竞争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
医药百强中,69家企业属于大型企业,29家属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只有2家(企业从业人数没有达到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而划为小型企业)。“大”是百强企业的特点。
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对成本、费用和利润有较好的掌控。与此相比,中型企业的费用和成本有点偏高,而小型企业则存在成本问题和规模问题,其控制销售费用使得收入与利润保持相对较一致的发展水平。
- 2010.05.25
- 2010.06.01
- 2010.08.16
- 200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