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广阔 成跨国药企诱人的目标
www.yongyao.net  2010-9-2 10:06:53  来源:中国医药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近日,在全球医药及健康领域领先的市场调研机构IMS公司(艾美仕公司)发布了一篇题为《非专利药市场中的竞争、风险和回报——中国的前景》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发展停滞的全球药品市场中,中国作为一个急速发展的区域脱颖而出,这得益于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群,政府对医保的投资充裕,人们对慢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需求增加。尽管和其他国家一样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但多种因素证明,对非专利药生产商而言,中国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本报现将主要内容刊出,以飨读者。该报告有关市场预测分析并不代表本报观点。
 
——编者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剧,但是对于跨国药品公司而言,中国仍然是一个诱人的目标。对于善于发掘中国市场发展机会的药品制造商来说,中国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
 
中国市场的超动力绩效
 
过去几年内,在西欧和北美这些成熟、发达的市场中,医药销售是以个位数字增长的;而在2004~2008年间,中国这个“医药新兴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2%,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艾美仕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认为在2009年中国医药板块的全年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和其他行业相比,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影响较小,原因在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提高医保覆盖率,而且医疗基础建设实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事实上,艾美仕研究课题的行业模型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医药市场增长率的影响仅为0.1%~0.5%。艾美仕认为,4年内中国的医药销售量将比2008年的水平翻一番,到2012年,中国医药市场预计将攀升至世界第5位。
 
自从日本的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于1980年在中国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制药公司后,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不断发展——从单纯地进口成药到增加本土生产和研发(R&D)。在21世纪初,跨国企业的品牌产品占据了中国大城市市场的主要地位,事实上,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占据了中国医院市场前10强的主要市场份额。跨国企业的数量也从1999年的294个增长到2008年的329个,同期,中国本土企业的数量也从1281个增加到2424个。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企业市场覆盖面大,分销网络广阔,促销策略灵活多变,和当地政府和医院关系紧密,这些因素均成就了本土企业坚挺的市场地位。跨国公司的品牌虽然已深入到中国主要城市的大型医院,但在小型城市和城镇中的覆盖率还比较低。
 
中药(TCM)生产商也大幅度提高了其市场渗透率,从以往的1%上升到了11% 。由于非专利药和TCM生产商占据了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在1999~2008年间,跨国企业在中国药品市场的份额从45%下降到了27%。
 
医药市场急速发展的一股动力来自于中国的非专利药品板块。根据2008年6月发布的艾美仕中国医院销售报告所述,中国非专利药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中国医药市场的总增长率,其销售份额从1999年的54%上升到了2008年的62%。
 
中国的经济持续繁荣,同时人口迅速老龄化,这两个因素使得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也促进了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症等药物的销售。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预计对药品,尤其是非专利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实际上,中国非专利药物飞速增长的原因在于中国国内生产商的逐步成熟。在1980 年以前,中国国内的非专利药行业仅仅由一群占有支配地位的生产原料药——活性药用成分(API)和常用非专利药的国有企业组成。如今,中国本土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可供应多种药物产品,有能力和全世界的大型跨国公司竞争。
 
本土企业主导了中国的非专利药物市场,占据超过99% 的销量。随着企业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在商业能力和研发方面的投资力度,中国本土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将目标转为扩展产品组合,从传统的抗感染产品转移到新兴领域,如肿瘤学、肝病、心脑血管和其他慢性疾病领域。这种需求带动了一种新的趋势,即企业更关注疾病领域和特殊产品,这就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利基企业进入市场,以及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不断建立。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本土医药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M&A)加速发展,巩固并强化了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