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长期对过度医疗监管乏力,对患者医疗消费的政策引导不够,过去的医疗体制给医疗机构的牟利机制开了“绿灯”,再加之,许多患者缺乏相应医药卫生知识和医疗交际经验,致使他们既是“看病贵”的受害者,又是“看病贵”的制造者。从目前医疗交际的现状来看,许多患者在择医与医疗支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性缺失。如果在“新医改”推进中,不重视和研究这一问题,将增加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度,甚至于影响到我国卫生投入绩效。
根据相关课题研究,笔者将我国患者在医疗交际中的理性缺失归纳为以下四大表现:
表现之一:缺乏择医常识
——尚未养成到与自身疾病相匹配的医疗机构就诊的习惯。尽管患者选择什么样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治疗,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但在临床工作中,并非患者选择的医疗机构等级越高、医生的名气越大,对患者所患疾病就越适宜。然而,目前许多患者并不明白这一道理,尚未养成到与自己所患疾病相匹配的医疗机构治病的良好习惯,总认为医疗机构的等级越高,对自己疾病的诊治就越适宜,不管什么病,在治疗选择上,总是一味追求名院、名科、名医,即使是小病也倾向于到高等级的大医院治疗,导致本应以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的高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被大量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占用,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难以及时得到医学专家诊治,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却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与闲置,这不但造成“新医改”为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出台的许多措施很难收到成效,而且还直接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
——慕名择医。受“老医家、少裁缝”这一传统就医观念的影响,许多患者择医时,不管医生的专长是否与自身所患疾病相吻合,总是倾向于找医龄长或名气大的医生诊治。这种传统择医观念,导致老医生、名医生因病号太多,门诊工作量太大,诊病时难免出现草率现象。而许多医科毕业的年轻医生,并非医术不行,却因患者这一择医习惯导致病号少,诊费收入低,难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患者无法合理分流与普遍缺乏理性的择医行为,是导致目前“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医生缺乏必要信任。主要表现在患者怀疑医生医术,考医生的情况很多。这一问题,中医诊断表现得尤其突出。有许多患者在看中医时不是主动向医生如实陈述自己的病因病史与疾病症状,而是在医生诊断时,故意一言不发,想考医生的诊脉水平。其实,向医生如实反映自己疾病症状,医生脉症合参,其诊断结论的准确性才更有保障,也更符合中医诊断学原理。
——病急乱投医。有许多患者病急乱投医,在不了解医生基本情况的情形下便盲目择医。比如对医生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否具备合法资质等一些关键性问题不予关心。有许多农村患者习惯于轻信那些“行医骗子”的“吹功”,对江湖游医的江湖欺诈极有可能给自己造成较为严重的身心伤害全然不顾,导致农村许多地方非法行医与江湖游医以治病为名,谋财害命的现象比较猖獗。
表现之二:对疾病存在认识误区
——小病拖、大病扛。“从无到有,由轻到重”,是许多疾病发生与演化的固有规律。然而一些患者健康观念淡薄,对自身疾病的发生与演化不重视,有“小病拖、大病扛”的恶习,甚至对疾病康复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一些农村患者,即使家庭十分富裕,也舍不得健康投资,轻视生命和健康。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原来是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治愈的轻病,却因患者健康观念淡薄,将一些小病拖成了必须花“大钱”才能治愈的重病,在患者身体吃亏的同时,还极大地增加了国家医保资金支出。
——用封建迷信思想来认识疾病。一些老百姓长期以来不是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而是以封建迷信思想来对待生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生、老、病、死。主要表现在:一些人经常患病,不是考虑是否是自己的免疫力下降,是否是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而是将患病归罪于是自己有“灾星”,甚至认为自己患病是“鬼魂附体”。近年来,许多邪教组织就是利用了老百姓思想愚昧落后,缺乏相应卫生知识等弱点,大肆鼓吹、渗透自己的歪理邪说,诸如患者有病只要信××教,就可以不打针、不吃药等,给许多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
——对疾病缺乏必要了解。有的患者对一些常见病因紧张过于而导致过度医疗消费,对一些进行性加重的大病因重视不够而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有的患者对发热都缺乏正确认识,出现本末倒置,认为发热可以导致脑炎、肺炎,而不知是脑炎、肺炎等导致了发热;有的患者或家属对普通感冒发热紧张有余,而对健康十分有害的慢性低热则普遍重视不够;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是跌倒造成中风的,而不知跌倒只是中风后的临床表现;一些农村妇女至今还把“红崩白带”视为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视为一种病态……如此等等,对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疾病预后缺乏理性判断。虽然,让人类的生命,不是结束于疾病,而是结束于衰老,是医药科学和医务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与不少疾病的发生和演化相比,医药科学本身还是存在有许多让人类无法抗拒的局限性。由于许多患者或者家属不尊重疾病发生和演化的客观规律,不理解医药科学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对疾病预后缺乏理性判断,一旦认为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出现死亡病例,便采取种种不正当方式大闹医疗机构,要求巨额赔偿,使目前“医闹”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我国医疗环境陷入“越闹越赔,越赔越闹”的“医闹”泥潭。
- 2010.10.12
- 2010.05.31
- 2010.03.09
- 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