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安徽副省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www.yongyao.net  2010-10-12 10:50:09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由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发的一项重大改革,是重新构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实践,是落实近期五项医改任务的重要途径,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下半年,安徽在32个县(市、区)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8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在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让全省人民群众及时得到改革实惠。从改革实践看,推进综合改革需要把握好改革方向、目标、途径、重点、难点及保障措施等关键环节,使改革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真正取得实效。

一、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方向

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方向。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的正确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

坚持公益性方向,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公共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难以通过市场途径解决,需要政府无偿提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基本医疗服务应该是安全、廉价、方便、可及的,是群众能够承受得起的,因而要求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能以市场化为导向,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

坚持公益性方向,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调控医疗服务市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客观需要。医疗服务是特殊商品,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难以有效调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能够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起着平抑和稳定药品价格、诊疗服务价格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坚持公益性方向,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医疗卫生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仅仅通过市场提供医疗服务,就有可能使一部分低收入群众难以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国是人口大国,低收入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众多。同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足,迫切需要强化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让全体人民都能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

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要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发展、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提高。实施综合改革,就是要实现“一个建立、四个明显”的具体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推进综合改革,首先要落实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政府主导、体现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同时,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既要彻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又要避免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机制。要从国情、省情出发,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因此,综合改革的体制机制目标应该是全面建立一个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

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并从降低药品价格和改善服务中得到明显实惠。推进综合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因此,推进综合改革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让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作为首要目标,这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落脚点。要构建健全的服务体系,让群众看得上病;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让群众看得起病;改善医疗服务,遏制不合理的用药和诊疗行为,让群众看得好病;完善功能,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生病。改革后,安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价格下降了50%左右,次均住院费下降11.6%,门诊费下降25.7%,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达到了改革预期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着医疗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需要着力强化基层,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便利性、可及性显著提高,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的首选。

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不优,部分人员素质低,不少人甚至没有从业资格,严重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是需要通过综合改革努力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也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要通过改革将低素质的人员分流出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服务优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改革后,安徽有近两万人分流安置,大多数是无从业资格的人员。同时有一大批优秀医科大学毕业生通过竞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化了结构,提高了素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如果不能调动和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改革难以成功,人民群众难以得到实惠。因此,要在坚持公益性、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前提下,通过构建新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分配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