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铎教授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精于内科,擅长中医急诊。积4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的生物管道学说和“排毒解毒,调补养生”的通补养生理论。临床主要从事人体状态辨治用药及呼吸热病的研究。笔者曾先后随师学习,现将其有关从状态辨治及用药经验简述如下。
抓状态主要病机巧用古方
姜良铎认为针对形成状态的病机来治疗是状态治疗的基本原则,整体治疗是状态治疗的精髓,实为治本之理。
姜良铎指出:“对于疾病状态,首先要对病机进行排序,列出第一病机,第二病机以及潜在病机,明确病机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当前的主导病机,主导病机就是治疗的切入点。只有抓住主导病机,结合第二病机及潜在病机,分清主药、辅药、佐药、使药,才能用药准确,药达病所,取得满意疗效。”
姜良铎在用药组方注重前贤的用药经验,强调古方是历代医家用药的结晶,运用得当,确有桴鼓之效,尤其是经方。如风邪遏肺或风寒化热入里,证见身热无汗或有汗,咳嗽气急,胸闷发憋,痰黄黏稠,或痰中带血,此时处于风温肺热状态;病因属于风邪遏肺,风寒化热入里;病位在肺系;病及气道、肺络等子系统;证属痰热壅肺。抓住痰热壅肺这一主导病机为切入点,采用清热化痰为主要治法,“清热指清肺气之热及痰中蕴积之热。化痰指化肺中有形之痰。根据“热”与“痰”的侧重而决定具体治法中“清热”与“化痰”的比重。”以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痰治主导病机;配苇茎汤利湿,以消生痰之源,逐瘀排痰,宣通气道以行血,血活热祛毒自消(第二病机);痰热壅肺证是病情转变的关键阶段,如失治误治,或病情重笃者,可邪传心包,此时姜良铎多采取加大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芩、连翘、虎杖、鱼腥草、金荞麦、白花蛇舌草等,用量多为15~30g。意在截断毒邪入里之路,扭转病情恶化,既病防变(潜在病机)。
姜良铎认为,临床应用古方,必须认清方与法的关系,以法统方,灵活化裁,做到法无定法,才是活法。
姜良铎不囿于门户之见,能博采诸家之方,取长补短,认为选方贵在变通,只要符合疾病状态的病因病机,从不计较古今。如治疗流感处于表寒里热证者,患者多表现为突发寒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咽痛,咽痒,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治当表里双解,散表寒用麻黄、荆芥、白芷等;清里热用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等,生石膏可重用30~100g。以肺系病变状态为主,兼见少阳经病变状态者。患者多有寒热往来、咳嗽较重、痰黄量不多或部分患者可见恶心呕吐,甚至吐黄绿色液体(胆汁)等症状,舌苔黄厚,脉弦数。治疗上可用《伤寒论》古方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热病重症早期,姜良铎多重用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贯众等,既有清热解毒之功,又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清热意在解毒,解毒亦在清热,毒解热消,疾病自当而除。
- 2010.03.23
- 2010.03.30
- 2010.03.27
- 2010.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