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医改启动一年多来,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五赴陕西省子长县考察调研。
在日前的访谈中,记者问道:“究竟是什么吸引您数次去子长?”
“是子长县切实的医改举措吸引了我。政府主导,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轨道,让医务人员看病有积极性,让老百姓有能力就医。”张茅说,这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启动的深化医改的“正道”,是“十二五”卫生事业继续奋斗的目标。
十一五”目标能完成 “十二五”因病返贫将大幅减少
记者:“十一五”规划即将结束,请问我国卫生事业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如何?您认为这期间卫生事业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张茅:从现在看,“十一五”规划当中所提出的卫生事业目标能够完成。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47.7/10万下降到31.9/10万,婴幼儿死亡率从19‰降到13.8‰,这说明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始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来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预计能够完成近三年的医改目标任务。
记者:那么您预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能够有多大程度的缓解?医改的任务表中哪些会让百姓有所期待?
张茅:“看病难、看病贵”是这次医改要逐步缓解的一个困扰群众的大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011年人均公共卫生费用将从15元增加到20元,同时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使群众少得病。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患病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缓解“看病难”。“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500多亿元,对县、乡、村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建设,硬件设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现在重点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通过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缓解“看病贵”。努力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2011年3月底以前在60%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到“十二五”末,群众首先会感受到我们的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大大加强;二是得了病以后看病更方便,无论在基层还是在大医院;三是看病能负担得起,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将大幅度减少,国民健康水平能够有一个明显提高。
四项措施吸引人才“下沉” 非公医院人才将“一视同仁”
记者:您刚才提到基层目前最缺的是人才,请问“十二五”期间将有哪些激励机制和政策使全科医生能够安心在基层工作?
张茅:人才问题确实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瓶颈,也可以说是“短板”。卫生部已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加强教育系统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比如定向为基层培养医疗服务人才,今年已经免费招生5000名。
二是岗位培训,给基层在岗医务人员多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医生,特别是合格的全科医生,当然还包括中医。
三是加强大医院对基层的支持,鼓励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到基层服务,县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培训,支持和开展远程会诊。
四是制定吸引全科医生到基层服务的待遇和政策。比如最近正在研究实施的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等。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制定人才“留得住”“用得上”的机制。我们调研时很高兴地看到基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医生。
记者:非公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如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存在困难,请问非公医院的人才政策是否会有突破?
张茅:最近国务院医改办正在牵头制定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文件,文件中规定,无论在设备、进入医保、人才吸引还是职称评定方面,都要对非公有制医院一视同仁。
现在看来非常有必要鼓励民间资本办医院,它可以满足多层次医疗卫生需要,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补充。因此,需要落实政策,为非公立医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非公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职称的评定、晋升、培训方面享受和公立医院同样的机会。
- 2010.11.30
- 2009.04.16
- 2009.02.10
- 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