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瓶颈
研发与转化“两张皮”
“为什么广州生物岛发展滞后、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一年内两位中心主任离职?”徐安龙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专家与官员的关系成了一个制约因素是“内行领导内行”,还是“外行领导内行”?是真正按照生物产业的规律来建设,还是把专家当花瓶?这对于高技术含量很高的生物产业来说,是一道重要的选择题。
在广东药学院院长朱家勇看来,广东生物产业发展中,制度瓶颈是最大的障碍。“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东能否在生物产业领域先行先试,用改革来释放制度的活力?”
从去年开始,广东花巨资全球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其中有不少就是从事生物产业研究的,如中大松阳团队的干细胞研究等。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改革数十年来传统保守落后的人才评价机制,怎样用改革来释放创造力,用制度来保障宽容,允许失败。
也许一切归咎于制度有失偏颇,但制度明显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到目前为止,广东甚至中国的生物产业都没有形成融为一体的产业链,研发与转化仍是“两张皮”。
目前广东虽有不少高校、科研院所有较强劲的生物研发实力,但由于落后的评价机制、保守的激励机制,始终无法突破瓶颈,研发成果也只是实验室成果,无法与市场对接,离产业化更有距离。而研发成果如果不能及时转化,就会丧失市场机遇,迅速贬值甚至被淘汰,前期研究的很多投入也得不到应有回报。
新策论
政策组合拳打通产业“任督二脉”
1.省政府牵头超常规制定规划
建议广东迅速组建高层次的产业振兴领导小组,由省政府牵头、整合专家力量组成,建议广东以超常规发展的态度,尽快制订生物产业十二五战略规划和实施意见,抢占制高点。
2.用改革释放活力,宽容失败
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医药类国企改革的速度和力度。在高校、科研院校大力改革传统保守的人才评价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紧密对接,形成一种理解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建议改革用人制度,从专家学者中选拔学者型官员去高新技术职能部门或开发区担任主要领导,以专业性来培育相关产业。
3.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要以企业为主角进行科研经费的投入。改变以往科研经费投入方式,以企业、市场为中心来分配相关项目经费,设立更多科技攻关公共平台。
继续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跟踪服务,避免引进人才水土不服。
4.政府建立生物产业投资基金
建议广东省政府加快建设生物产业投融资体系,设立生物产业化基金,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鼓励设立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基金投向生物产业。建议成立投融资平台,鼓励生物类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网友数星星
海普瑞瞄准一段猪小肠走出了中国生物产业的星火之路,让国人看到了中国生物产业熊火燎原的未来。但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广东乃至中国的生物产业仍然受到诸多机制体制的制约。
国际生物企业为何钟情上海,蔑视广东?广州的生物岛发展前景如何?生物产业研发与成果转化“两张皮”的局面如何改变?克隆技术与转基因产品离我们还有多远?
欢迎各位读者通过南方报网的互动平台拍转灌水,畅谈您对生物产业的看法。“网友数星星”将继续与您纵论生物产业的前景未来。
- 2010.11.24
- 2010.12.10
- 2010.12.13
- 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