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结直肠癌预后较好,但常因为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和延误诊治。因此,在人群中筛查结直肠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结直肠癌的重要防治策略之一。
结直肠癌的筛查策略包括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有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息肉病和结肠直肠腺瘤等病史)的筛查。目前应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方法主要为便潜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或全结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及相关基因检测等。
目前已有多个国际结直肠癌(CRC)筛查指南出台,CRC筛查现状究竟如何,是否因这些指南的出台就形势大好?近期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2010,152: 668)的一篇文章对美国CRC筛查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并指出CRC筛查存在筛查不足、筛查过度、筛查质量不高以及缺乏医患沟通等问题,不容乐观。
筛查不足
筛查不足主要是指可能从CRC筛查净获益的人群并未接受筛查,是CRC筛查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CRC筛查率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25%上升到2006年的50%~60%,主要归因于2001年起结肠镜检查纳入医保范畴,增加了结肠镜筛查的接受率,同期便潜血试验(FOBT)和乙状结肠镜筛查率有所下降。
影响接受筛查的患者方面的独立因素包括:低收入、教育程度低、没有医疗保险、西班牙裔或亚裔、进入美国医疗体系受限等,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建立对受检者的提醒机制、简化筛查程序等可能有一定帮助。
医患沟通缺乏
研究发现,未接受筛查人群常常不了解筛查的必要性和除结肠镜之外的其他筛查手段。关于初级保健医师和患者就CRC筛查进行沟通的情况,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的资料,但多项研究显示,目前在医患之间即使存在交流,也很少涉及筛查风险、受检者的偏好和选择。关于筛查的沟通和告知主要是推荐结肠镜检查,很少提及其他筛查方法。
从理论上说,在介绍筛查时,应充分告知各种筛查手段的优劣,包括预期效果、耗时耗力、检查花费、不适程度及相关风险等。
筛查过度
筛查过度是指对不可能获益甚至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个体或人群进行筛查,或者进行筛查以及与筛查相关的医疗行为过于频繁。例如,对85岁以上或患有严重疾患的个体进行筛查;息肉切除术后结肠镜复查间隔时间过短;对直径小于5 mm的息肉进行切除等(对过小的息肉进行切除,收益有限,但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
筛查质量不高
这主要包括FOBT依从性低;FOBT阳性结果未能正确随访;结肠镜检查未达盲肠,退镜过快,遗漏重要病变或不良事件发生率过高等。可见,仅仅通过加强医疗保健并不能确保恰当的筛查水平。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简便可靠的机制,帮助人群明确筛查思路、不同筛查手段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完成筛查,并适当简化筛查程序。
从社会学角度看,CRC筛查规划及模式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应该进行推进CRC筛查及提高成本效益的调研,侧重如何合理筛查,最大可能降低CRC筛查的负担。
- 2011.01.07
- 2010.11.26
- 2010.12.02
- 2010.12.07